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夢李白

看大山大水好風景時,需得李白詩吟詠,知心友好宴樂飲酒時,需得李白詩助興,寂寞夜空詩興發時,需得李白詩為伴。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看李白其人其詩,不啻天上謫仙,閃閃耀人,你會以為他就是為詩詞而生,詩詞也因他明亮,試想唐詩裡如果缺了李白詩會是如何。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讀李白詩,一點都不詏口,一點都不詰屈聱牙,一點都不會古今不宜。
李白是古人的李白,是今人的李白。
孤獨著時想著他,宴樂的時想著他,壯遊時想著他。
JS說李白就像莫札特,音樂詩情是上天給他們的禮物。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恣意豪情,李白原不是不悟禪機,只想更適性更自由地活著,將人生的苦楚幻化成一篇篇美麗的詩篇。

杜甫就曾經賦詩描寫李白這樣的情景。他說:「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http://edu.ocac.gov.tw/culture/chinese/poetry/02/index02_c.html
又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昔年有狂客,號稱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杜甫真乃李白的知己。

李白愛熱鬧,即便一個人,他也可以想出許多點子來,這是他可愛率性的地方,不用問劉十九「能飲一杯無」,也不是「獨坐悲霜鬢,空堂欲二更」。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影,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需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夢李白「今夜明月夜,登高只獨看,皎皎嫦娥宮,團團照大地。秋涼侵膚冷,酒暖暢心扉,遙寄李青蓮,今古共此時。」

2008年10月23日 星期四

台灣的政策議題

作為一個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我認為我有義務關心台灣的政策,及她的何去何從。

台灣的人口政策
最近政府及媒體又再討論台灣的人口政策了,想想我們的孩子們真可憐,在我們政府的定義下,他們就只是未來的勞工,納稅者,及用以養老人的工具。為政者是否有想過,你又為未來的孩子創造了什麼樣的前景?

難道老人不能工作?不能幫助自己?不能幫助其他老人嗎?一定得倚賴年輕人嗎?

我的一個長輩活到78歲過世,過世的前一天,還在園子裡收成農作物,他在世的時候,沒有一天倚賴過他的子女。村子裡一個89歲的老人,過世的前一天也在園子裡幫忙除草。或許我們的政府應該想想,老年人還能做什麼,而不應拿他們當藉口,要多生點孩子來養他們。

世界的先進國家也面臨人口減少的問題,這種情形只是反映盛極而衰的現象,不應以人為力量干涉,等到這塊土地及空間不再那麼擁擠時,自然會達到一種平衡。
http://forum.yam.org.tw/bongchhi/old/tv/tv192.htm

農業休耕補助,劣幣逐良幣。
過去基於某些理由,政府實施了農業休耕補助,但這種休耕補助並非全面性的。在農村裡,你會發現優質的土地(我指的是水源不虞匱乏的水田,或土層厚土壤肥沃的土地)獲得休耕補助。越好的土地,補助的期數越多,政府補助前,還會派人檢查,是否確實休耕。結果,我所看到的是良田休耕,旱田,次級的田地拼命耕作,因土地品質不好,施肥用藥的情形也特別嚴重,這種農業政策,真教人哭笑不得。

失業補助與聘用外籍勞工
可否把失業補助加上外籍勞工的薪水拿來聘用本國人,這樣一方面可以降低失業率,也不用再向外求取勞工。

另,放寬人員終身聘顧的條件,雇主無需負責員工到老退,但可以搭配豐厚的保險,由企業的福利委員會,或企業本身投保,再加上勞保的補助,讓失業員工可以有緩衝。雇用本國勞工的條例如果更寬鬆,雇主就更有意願用本國人。

不要把企業主當救助單位,這是國家的責任,何況也收了人家的稅金,敝人雖不是企業主,但也想幫他們說說話兒。

是分配不均,還是資源有限。
人類的社會除了是一個分配的社會,也是一個資源有限的社會,除了分配不均會造成痛苦,有限資源的擠壓也同樣會造成痛苦。任何社會面臨壓迫的痛苦時,應分析的是,問題是出在分配不均,還是資源有限,而不是任意的批評它,找替罪羔羊,或以暴力的手法去傾覆它。

有沒有想過,比爾蓋茲是世界上最富裕的人,把他的錢拿來分給世界六十億人,每個人可得幾塊錢,這幾塊錢又可使人富裕起來嗎?所以痛苦並不盡然來自有錢的企業家,他們也不應背負這個原罪,反倒是應該檢討地球負擔得起這六十幾億的人口嗎?甚至我們這一代的人有沒有使用過量的資源以至擠壓到下一代,下下一代生存的空間。

賈德.戴蒙在他的著作〔大崩壞〕中講到,太平洋的某些小島,因為土地面積小,天然資源有限,他們是比較容易面臨生存的臨界點,在這樣的環境下,小島居民練就了一套與自然共存共生的生活模式。任何存之久遠的社會,細究他們的文化後會發現,所謂的文化也就是演練萬年的生存方法。臺灣的原住民為何要黥面,在原住民的社會中,只有聰明能力強,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向大自然討生活的年輕男女可獲得這樣的殊榮,有沒有想過這其實就是一種天擇與人擇。

台灣也是一個島,她是一個大島,雖然生活條件不像小島一樣嚴苛,但也有其限制,如不在某些事務上建立某種程度的自給自足,全部仰賴外源,那麼在世局的波動下,臺灣的社會也隨之沉浮。

經濟的發展,風水輪流轉。
台灣最近的經濟困境,失業率高漲,企業外移,民進黨的鎖國或有其一,結構性的改變還是主要的因素。人民lose,jobs,而這些工作到那兒去了?一部份可歸因全球化的因素,外移到其他低工資的國家去了,這是一個自由經濟的趨勢,無法阻擋的。還有一部分的工作,因為科技自動化,被機器取代了,這是自工業革命以降的必然,全世界都一樣。未來如果電腦勝人腦,那麼所謂的知識工作者也會面臨被取代,不容易呀!

我不認為靠政府花錢建設可以挽回經濟穨勢,何況這還是花未來子孫的錢。臺灣現在到處都是馬路,也到處都是蚊子館,我真不認為需要繼續攪硬體建設。

如果可以的話,我們不妨學學我們的鄰居,日本,教教人民如何省錢過日子。或帶起一波文藝的氣息,讓人民更有深度的活著,而非一味追求一輩子都追不到的紙醉金迷。

http://news.chinatimes.com/CMoney/News/News-Page/0,4442,content+120611+122008053000583,00.html

退休金所得替代率的迷思
一個退休的人,不管他之前是什麼職位,有過甚麼貢獻,退休後,他都只能稱為中華民國或台灣的老人。他不再對政府或原單位有貢獻,何以他的退休俸要跟他的下屬同僚同儕有所不同。另,退休後的老人,不再負擔家中的經濟,不再有育齡中的子女,只要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就夠了,生病了還有國家的健保體系可以代為照顧,在這種狀況下,為何退休後的所得替代率要達90%,甚至超過100%。

國家存在的意義,在於照顧全體人民的利益,執行分配的正義,像這樣只圖利少數人的政策,是無法讓人民服氣的,你不能拿勞工或受薪人員繳的稅去補貼少數公職人員的退休金,這不符合正義。

引文 http://news.epochtimes.com/b5/5/10/23/n1094758.htm
【大紀元10月2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貝林╱台北報導〕政府擬對軍公教人員退休所得替代率訂定九十%上限引發反彈,但比較歐美主要國家,相關替代率多半在七十%至八十%,台灣公務員九十%到一百一十%的退休所得替代率,傲視全球,即使未來上限修為九十%,仍屬全世界的頂級待遇。
世界各國公務員退休所得替代率普遍較勞工高,主要因為公務員所得穩定、有保障,又考量公務員與勞工的相對權利義務有所不同,也較勞工不自由,因此退休後的生活保障較為優渥;勞工退休金部分歐美多採勞工自行提撥制,亞洲則有較多國家要求僱主提撥。
以歐美主要國家的退休所得替代率來看,美國公務員可達八十%,勞工僅四十三%;德國公務員都在七成以上,勞工僅有五十三%;法國二者最為接近,公務員有七十五%至八十%,勞工也有七十五%的水準;英國較低,公務員最高五十六.二五%,勞工僅二○%。
台灣公務員普遍有九十%至一一○%的水準,因此有人甚至退休後領得比工作時還多;但台灣勞工過去退休後生活極無保障,依勞退舊制得以在退休後領到退休金者不到一成,絕大多數都僅領到勞保退休金,這部分退休所得替代率依勞委會推算約為二十七%。
今年7月實施勞退新制後,以僱主每月提撥薪資六%、薪資平均每年成長一%、勞退基金投資報酬率四%計算,工作三十年的退休所得替代率約二十一.六%,合計約四十八.六%;若勞工再自行提撥六%,替代率最高可達七十.二%,相較前述歐美主要國家,台灣已有不錯的水準。,10/23/2005,8:33:30,AM

2008年10月21日 星期二

這個世界的人們是怎麼了?

這個世界的人們是怎麼了?

我坐在某個銀行理專的辦公室裡,看著他滔滔不絕地跟我介紹各類型金融商品,頭頭是道的分析我的投資屬性。我看著他多麼年輕啊!這麼年輕就要來教我如何投資理財,亞洲金融風暴時他幾歲?他有風險的意識嗎?似乎怕被我瞧出了他的年輕與經驗不足,他輕咳了兩聲,坐直了身軀,試圖拉回我的注意力在他的金融商品上,他說有多少他的客戶,(不少上了年紀的人,不善理財,將錢交給他管理,譬如說上千萬)。我笑笑說,你的客戶很大呦,跟他們比起來,我微不足道。

走出了銀行,我心裡想,銀行聘這麼年輕的人當理專,他們的經驗夠嗎?對風險的意識強嗎?還是銀行本身就是要利用這些年輕理專的經驗不足好推銷它們的產品。這些理專們因為年輕,社會經驗不足,不懂得規避風險,”他們自己的信用風險”。
-------過往人們只知動產,不動產是資產要好好保護,卻不知道信用其實也是一種資產,更應愛惜。

這次美國次貸雷曼二房的風暴,引發全球的金融危機,身邊的親友或多或少都受到影響,整個社會大眾也對銀行理專發出聲討。除了這些理專外,我更想質問的是這些銀行的高層決策者,你們的道德良心在哪裡?你們利用這些年輕的行員當理專,賺進手續費管理費,但客戶的風險呢?有沒有想過?

這個世界是怎麼了,利用年輕人的無知、熱情與對風險的意識不強來進行他們所想掌控與推銷的東西,不知好好善待教導這些剛出社會的人,愛惜年輕人的羽翼,我想這不是文明社會做得出來的事。

寫在銀行理專信用破產之後。

2008年10月16日 星期四

我的腦袋

我的腦袋,我的腦袋,我的腦袋不是很靈光。有時狀似癡愚,外界在做什麼,說什麼,都聽不到。記憶力又很差,聽別人說話有時會聽得ㄌㄧ ㄌㄧ ㄌㄚ ㄌㄚ,因為我的魂兒已經跑去跟不知道的哪個古人打交道了。中年前很為此困擾,博聞無法強記,說話無法滔滔不絕,像我這樣的人,要如何在現今的社會討生活,人家做事有個定理可以追尋,A+B=C,而我則是,A+B=C,,D,,E,,F…..etc,想起那時候,有時還真覺得有點自卑。

跟我的腦袋相處久了,雖說有數不清的缺點,但在某方面,覺得他還是有一些不知道算不算優點的優點。

別人的腦袋,別人的知識,是進到腦袋後就分門別類的擺好,而我的腦袋則似乎是有時候會產生一些不預期的變化,好像搭錯線般,這條跟那條架接在一起,會兜出一些過去從沒想過的想法,有時也不知這些想法從哪來,如果你以為你發現了這樣的說法,那可錯了,過個幾天要再從腦袋中挖出這些來,它又消失了,就好像風,發生時你感覺到他,過後他又消失於無形。

離開了受僱於人的工作後,我的腦袋總算自由了。現在的他,一天到晚想著讓他樂不可支的事,訪古問今,探索未知,夢想未來。過去的哀怨與自卑已漸漸地消失於無形,現在的他,不期待別人,也甩掉了別人對他的期待,只期待自己,做自己,真快樂。

半夢半醒之間 ___ 之平生樂事


某日的清晨,猶在半夢半醒之間,將醒未醒之際,突然一個問題丟出來了,也不知是誰丟出來的,(這情境像我已在天國,上主問我話的樣子)。「問道,你這輩子最快樂的事有哪些?」那個下意識的我把這問題給承接起來,並認真的思考,回想這半生最快樂的事,喔!第一是去爬山,爬過十幾座百岳,看見台灣碩果僅存最美麗的景致,是我這輩子最快樂的事,過程的辛苦不算,最愛的是山上的清風明月,甚或滿天星斗,還有躺在箭竹叢上曬太陽的快意。

嗯!第二快樂的事則是去羅馬,第一次自助旅行,用雙腳走遍大街小巷。跟羅馬的上班族一起窩在小餐館用餐。還有看美麗雄偉的建築,流連忘返在古羅馬帝國的榮耀中。從一片偉大的廢墟中,想像2000年前古人們在此生活走動的景象。

第三,想到第三其實已經快醒了,往記憶的深處去尋,欸!我怎麼會忘了呢?就是大考過後啊!這輩子經歷過幾次大考,每次考完,都很快樂,是台灣的學子,大概都不會忘記考試的壓力。最近幾年已不再夢到這種考試夢了,在夢裡,考期逼近,自己卻尚未準備好的無力感,或是,考卷發下來,試題怎麼那麼陌生,都不會寫的驚惶。

醒來,回想起這夢,不禁啞然,原來前半生可以說出來非常快樂的事只有這麼些。分析起來,除了去羅馬自助旅行要花一筆機票錢外,其他的快樂多半不花什麼錢,而且這些快樂都有共同的特質,就是得經過一段辛苦期才能得到,原來快樂是要有辛苦為代價的,辛苦後的快樂也多半甜美,因為反差大的關係,也使這樣的快樂更為不凡。

相較起來,拿到第一份薪水,買第一輛車,都沒那麼來得快樂,更不用說美食佳餚,絢麗的裝飾了,原來快樂不來自擁有。

問JS,他這輩子最快樂的事,他說不巧,這裡面皆有你,一起去爬山,一起去羅馬,一起讀書,一起騎腳踏車,一起在田裡工作,一起做夢,原來快樂還來自分享。

也去問問大觀園裡的賈寶玉,他最快樂的事是什麼?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他的快樂應是,「情切切,良宵花解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大觀園裡多采多姿的生活中,曹雪芹特意加入這平凡的一段,除表達賈寶玉夙昔的生活方式,應也是他生活中快意的插曲。

年紀越大,想事情有時是倒過來想,到日子的終了,我最引以為快樂的會是甚麼呢?那,做就是了。

2008年10月14日 星期二

千萬別管孩子

花了幾天的時間看完了這本「千萬別管孩子」,其中還有幾個篇節反覆看了好幾遍,心中很為這對爸爸媽媽喝采。作為孩子的爸爸媽媽,他們勇於教育自己的孩子,也以身作則為自己的孩子樹立典範。不用花大把金錢,不進五花八門的才藝班,孩子一樣可以很出色。

作為一個曾經是小孩的大人,我反省我自己受教育的過程,(其實直到今天這個過程還在一直地持續著)。從小在我的處世觀念及學習方法上影響我最深的其實是我的父母,再來則是我週邊的親戚朋友們。老師在我的印象中是負責授業解惑。導師因要管的小朋友太多了,他們關心的是比較有問題的小朋友。在我還是一個小學生時,有一次我看到班上的導師在管一個學生時哭了,因為他花了很多時間在糾正這個小朋友的行止,溫言善導,但小朋友沒有改進。在我們那個年代小孩子都還很單純,班上頂多出現一個或兩個需要特別輔導的小朋友,反觀現在環境較複雜,未經管制的媒體訊息在心理還未裝備好的小朋友邊亂竄,這個年代的老師眼淚會比較多吧?

我的父母在小孩的教育上是採取比較放任的態度,只要成績不是差到老師找上門,基本上他們不管我們唸書的。但我在求學的過程也不是完全沒壓力,只是這個壓力是透過理解產生的。在我們這個年代,還算是聯招考試如火如荼的時代吧!教育資源有限,父母能給的資源也有限,雖然父母不說什麼,以我們家四個小孩,如果年齡相差不大,又都念私立學校的話,註冊時可得傷腦筋了!但要唸公立大學還真得下點功夫,因為公立學校的名額不多,錄取率挺低的,為了準備聯考也犧牲了一些自己在其他興趣上的發展,但也不全然無,閱讀的樂趣則是有的。

當年我在學校成績算是中等,國小國中高中都一樣,我發現這樣的小朋友還真不少,有著普普的企圖心和責任感,JS說他當年也是一樣。但是在聯考的體系下,我們還是可以考上不錯的公立大學,甚至完成了研究所的學程,過程也不是那麼難過艱辛。當年唸中小學時比我們優秀的同學,有些還是很優秀,但有些則在後續的考試中落馬了。我分析過這些意外落馬的同學,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都很在意分數,因為在意分數和名次,所以反而偏離了到學校受教育的目的。

學習會伴隨壓力及痛苦嗎?老實說會的。當年我在唸理科的科目時,很在意自己是否真的懂,我會透過讀書及例題演練來測試自己了解了沒,如果沒懂,壓力就很大,我會一而再地反覆的看原理及作測試直到自己真的懂了,至於一次兩次的學校考試分數,我是不怎麼在意的,我知道什麼是本什麼是末。JS說的更明白,除了學齡前的小孩,學習是在遊戲中學習,在快樂中學習,等入學後要更深入的學習,學習是痛苦的,不經過這些,你是拿不到深刻理解的。就好像爬高山一樣,爬的時候是辛苦的,但登頂看到的視野及成就感卻是辛苦後甜美的果實。

千萬別想要孩子們輕鬆快樂地學習,卻應該協助他們從辛苦的學習中拿到她們的成就感。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事情,喜歡管孩子及在意他們學習成績的家長老師們,是不是也可以想想,如果孩子給自己的壓力都這麼大了,還要去逼他們,有用嗎?

家長老師沒辦法一直陪著小孩學習的,終究一天是要放他們單飛。健康的小孩會持續地尋找他們要的養分,這養分可能來自社會、來自工作、來自書籍、甚至一次知性的旅行。在書中也有一些部分講到爸爸媽媽如何地放小孩單飛,像小孩要離開人大,出國完成他的學業,爸爸媽媽尊重他的選擇。還有當孩子還小時,在一次的數學習作中,小孩促眉苦思,爸爸指點了一番,小孩說他懂了,但在下一次的考試中題形稍微變一下,小孩又做錯了,爸爸看到後知道這個問題只能讓他自己去面對了。這個情形在我們還是學生的時候是常有的事,學過的東西不經過自己的整理與歸納,還不能算自己的東西,這個過程是沒有別人能幫忙的,但做成了就很有成就感。適當的放小孩單飛,好像小鳥長大時,鳥媽媽得放他單飛一樣,單飛有時也有一些風險,好比有貓在樹下虎視眈眈啦,可能會撞上障礙物啦,但經過考驗他就能獨立了。

如果說聯考讓我們受苦,我本人倒不覺得苦,但我以為聯考的結果在台灣太被膨脹了。其實有很多在台灣的企業名人,也曾經在聯考體制中敗下陣來,但他們不屈不撓的精神還是為自己找到很好的出路。像嚴長壽就是。還有作家吳若權,也曾經在聯考中敗陣過,雖然他後來還是考上大學,但以他今天受歡迎的程度,我相信絕對不等同於一張大學文憑。而作家杏林子及三毛,我想她們應該屬於自學成功吧。

在文章中有一段作者與父親的對話,很透徹,也是身在台灣的我們該省思的吧!摘錄如下:
父: 從小我們就想好了,孩子的將來應該自己把握。只要她願意,將來做什麼都可以。有時候,我覺得宇華也算是個考試的「既得利益者」,不好意思批評這個制度。但是,中國教育有問題,考試統治了我們孩子所有的生活,我覺得是個悲劇。
筆: 什麼叫考試的「既得利益者」,您不覺得宇華上人大是自己努力的結果嗎?
父: 哦,我是這個意思,也算是我主張的一個教育觀點吧。首先,在中國,考試還是一種相對公平的社會競爭機制。但是有一點,因為,我們社會的教育資源太少了,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一種機會,而不是一種普及的權利。所以,普通人家的孩子想要將來有所成功,能安身立命,還必須在這個考試制度前保持服從。宇華努力了,我們從這個制度中受益了,但反過來批評它扼殺孩子才華,教育理念不合理,個人沒有選擇權力,有些空虛,有點「得了便宜賣乖」。
筆: 您認為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父: 我們一直主張,教育應該是啟發是的,啟發孩子發現自己,孩子的學業成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己發現自己的程度,而不應該過分鼓勵一種智力比賽,推崇誰得高分,誰就是成功。但是,我們很容易受一種升學決定論影響,所以在接受不同教育程度的機會上,為了避免升學決定論的影響,升學的選擇應是多元的,我們需要大量的高等院校,我想中國目前還沒有這樣的經濟基礎。

在【發現我的天才】這本書中,作者馬克斯 • 巴金漢(Marcus Buckingham)闡述了我們應該強化自身的優點,而不是強調改進自己的缺點,英語稱優點叫Gift,它是與生俱來的。人生真正的悲哀不在於缺乏足夠的能力,而在於未能利用與生據來的天賦,許多人在描述自己的能力時,鮮少提到天賦才能,淨講一些人生歷程中蒐集到的證照、文憑、經歷與獎項,諷刺的是,這些都是可以改變的,天賦才是無法改變的特性。我們從教育中發現我們的天性了嗎?看了這本書以後,我對自己過去一直表現不好的地方有了很大的釋懷,也積極努力地發現自己的優點。

在台灣,目前廣設私校,升大學的錄取率是提升了,但保住了學生升學,卻不保證就業。教育最終的目的還是要驗證個人謀生能力及對社會的貢獻,這是很現實的,也沒人能替。世界走向全球化,台灣也是,所有的人是要放在一個就業市場上較量的。最近因為經濟不景氣,很多的家長們也開始注意子女是否能考取公立學校,以節省開銷,甚而還有一說,對子女的教育投資是高投資低回收。有一次偕同JS到九份旅遊,遇到一位先生,他喃喃抱怨好不容易把孩子栽培到大學畢業,也花了不少錢,但孩子到現在還在家裡優游,沒有出去工作,因為經濟不景氣,失業率攀升,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大有人在。在此之時,也正是讓我們好好省思,教育的方法目的,這不僅是教育部的工作,不僅是老師的工作,也是學生學生家長全民要共同努力的。

在這個大家都強調競爭考試自信心的時代,是不是也該去研究考試考不好的人的出路,他們應該也有他們的特質與出路,尤其現在是個多元的時代,考試應不是唯一的出路,以我自己的觀察,在班上名次不是那麼炫麗的小朋友們,有時反而會顯現出對人更多的理解與同情,這樣的特質在服務業掛帥的時代做服務人員有時會顯現更多的體諒,如果我們的教育體制不要那麼的精英化,其實我們可以幫不同的小朋友確立他們的特質,找到他們的路,這世界會有更多對自己更有信心的人在各行各業,那不是很好嗎?何況那些考試考的很好的人,肯定不會去做好廚師服務大眾的,但好廚師還是需要的,況且對普羅大眾來說,一個技術創意十足的好廚師可能比學校的教授還重要呢。

教育的目的__應是在於啟發孩子的興趣與潛能,而非打擊孩子的信心。

我以為教育的目的__應是在於啟發孩子的興趣與潛能,而非打擊孩子的信心。

身邊親人朋友的小孩都進入學齡,家長都為如何適應學校的體制與考驗而煩惱著,有些家長對教育孩子很有自己的一套想法,甚至自己在家教育,有些則是到處找補習班,看能不能對孩子的課業有所助益。

自己也是經過聯考的過來人,在我們那個年代也是聯招考試如火如荼的時代,但我們當年除了準備考試,還有一口氣兒可以看看自己喜歡的書,或從事自己的興趣,填鴨歸填鴨,還不至於把我們悶死,而教改後一綱多本的教學,真真把我們的下一代給教傻了。

我以為在台灣,也不用大聲疾呼教改了,教書能教到孩子不懼怕這個科目,甚至還能有點興趣,就算不錯了!

轉貼中時李偉文部落格
........不知道這是不是雖然教改目的是教育鬆綁,減輕孩子負担,可是教改十年下來,比當年被垢病的惡補時代,補習班數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十多倍。這真是個令人困惑的時代啊?!不知道這是不是雖然教改目的是教育鬆綁,減輕孩子負担,可是教改十年下來,比當年被垢病的惡補時代,補習班數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十多倍。這真是個令人困惑的時代啊?!.......
http://blog.chinatimes.com/sow/Archive/2008/10/14/334349.html

2008年10月12日 星期日

轉貼 給我一杯乾淨水

全球鼓吹節能減碳抗暖化風潮中,不喝瓶裝水也成為當紅主張。三年前以《垃圾國度》(Garbage Land)挖掘廢棄物黑洞的《國家地理》雜誌報導作家羅依特(Elizabeth Royte),日前推出新書《瘋迷瓶裝水》(Bottlemania),深入探勘瓶裝水歷史、水源污染以及全球搶水大戰,連紐約自來水中微生物都難逃法眼、網羅書中,凸顯瓶裝水和休旅車、手機一樣,今日的便利在未來必須付出驚人代價。
廣告洗腦美國人每星期喝掉十億瓶水
.........
羅依特雖是自來水擁護者,也指陳由於工業廢水、農業污染、動物排泄物和家戶污水,生飲自來水並非毫無危險。她承認瞭解自來水的來源後,「我也深受天然泉水的誘惑」。但如果人類未來必須「重複淨化」用過的水使用,她倒是願意保持知識分子的氣度,捏著鼻子用水:「雖然『馬桶通龍頭』(Toilet to tap)不怎麼好聽,我必須提醒自己:所有的水都是重複使用的。」

摘錄自【2008-07-06 聯合報】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138227

2008年10月8日 星期三

讀陶淵明詩有感

清晨五點多,在一片晨霧與微光中整理菜圃菜園。看著五個星期前種下的菜子,現在終於有點抽高了,但旁邊的雜草也不遑多讓,長得密密紮紮的雜在菜苗中。一邊除草,一邊哼唱著陶詩,「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又想著幸得今人拿鈔票即可換食物,否則巴望這些小苗變成盤中飧,我可能早餓死了。想著想著我又領悟起另一件事,從前會很輕易的隨著大家嘲笑故事中那個「揠苗助長」的農人,今天如果我是一個餓著肚子的農人,捱過這個月不知下個月的糧食在哪,那我也有可能把苗拔一拔讓它長高點,有點心酸!

我望著小菜苗興嘆的情景不是唯一,千百年來面對旱災飢荒的農人都是這麼過的,陶淵明也是。

中國的大文人中,蘇軾及陶淵明應是挺受當年國立編譯館的老師們鍾愛的文人吧!從國中到高中一路讀來,他們的作品出線的機率還真不少。想到陶淵明就想到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飲酒詩,歸田園居,這些朗朗上口的詩詞,傳頌千餘年,寫進中國人的性格中,融入中外研究漢學的文人作品中。表面是田園樂事,骨子裡卻是中國文人的耿介性格與申訴亂世不仕的情操。質樸的詞彙,平實的記載著詩人的生活與想法,逐篇讀來,淚眼婆娑,霎那間覺得詩詞文字不是舞文弄墨的工具,這裡傳唱的是人類的情操與情懷,它將一顆顆傷懷的心串聯起來,從古到今,從東到西。

過往只知淵明幾次出仕又辭官,很豪情的說(我認為)不為五斗米折腰。這也成為千百年來中國士子的夢想,實則呢﹖上有老母,下有妻兒,(淵明有五子,曾做責子詩,殷殷教誨,盼他們成才),負擔不可謂不重。責子詩中說自己「白髮披兩鬢,肌膚不復實」,顯出他擔心的是,自己已呈老態,而子尚未成年。

幾次出仕也因母老子幼,但身處亂世,政治不清,兵禍不息,又怎能有所作為?不如歸去,長耕田野,眷守家園。

家貧,賴以寄居的茅屋又遭大火燒個精光,那年他四十歲。

曾經,青黃不接,餓著肚子乞食。真性情如此的淵明記下了這一段不以為忤。我腦海中浮出一幕,衣著破舊的老詩人,拄杖行行至村里,敲開了一扇門,拙言不知何以啟齒,主人看形影也知,相持入內,不僅招待飲食,還置酒款待,相談言歡至日夕。以下原詩。
「飢來驅我去 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 叩門拙言辭 主人解余意 遺贈豈虛來 談諧終夕日 觴至輒傾杯 情欣新知勸 言詠遂賦詩 感子漂母惠 愧我非韓才 銜戢知何謝 冥報以相貽」。

淵明老年時對飢餓的感覺定不陌生,他作了幾首關於飢餓與貧士的詩,其中這首「有會而作」,讀來不禁讓我紅了眼。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長饑。
菽麥實所羨,孰敢慕甘肥!
惄如亞九飯,當暑厭寒衣。
歲月將欲暮,如何辛苦悲。
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
嗟來可足吝,徒沒空自遺。
斯濫豈攸志,固窮夙所歸。
餒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師。」
存糧已吃完,新穀卻還未熟,遇上災荒,今年的收成肯定不好。年幼時家境就不好,老來又常常飢餓,有菽麥可吃就很羨慕了,那敢想甘肥呢。子思一個月吃九頓飯,我卻連九頓也沒。……昔者黔敖施粥,感念他的好心,對蒙袂者則深以為憾,黔敖已經道歉了,為何還不吃呢?就這樣白白餓死………。

至此終於了解,從古至今,蕭統,杜甫,蘇軾,一路走來至國立編譯館的老師們為什麼那麼喜歡陶詩。對我而言就一個字,「真」。他的詩帶我們重返當時的情境,腦海中真的有那個意象出來。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六個夢」的最後一段也有桃花源記的味道。陶詩給人的感動就在於此。

參照,時報出版,「南山佳氣」。

2008年10月7日 星期二

大塊園生產者精神

最近的三鹿奶品風暴,一直讓我尋思,這個世界的食物供應鏈到底出了些什麼問題?以及我們日常飲食的來源與出處是怎麼產出的?既然政府單位的把關無法有效的遏止不良食品,且因全球化的因素,食物的來源來自世界各地,在在讓食品檢驗問題層出不窮防不勝防,我們消費者是否更應共同來面對這個問題,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一直仰賴一個在某些問題已乏力應付的政府機構上。我想不管是台灣大陸及世界各國的政府,他們應該都不想毒害他們的國民,尤其是小孩子。爆發「三鹿」這個問題前,我們其實已吃進不少問題食品,就在問題吵得火熱的時候,其他的食品難道都沒問題?

向來我看問題不喜歡看枝節,也不喜歡在結果打轉,所以衛生署定容許使用量或食品毒物檢出量都不是我感興趣的,定這些東西有用嗎?今天三聚氰胺零檢岀有意義嗎?那其他的毒物檢測呢?譬如戴奧辛?猶記得幾年前歐洲的乳製品還檢出戴奧辛呢!

食品的生產過程交付行口與大盤商,小農因不直接面對消費者,生產過程缺乏愛心,這種種的問題皆指向了過去這數十年來食品供應運作的模式出了問題。
人們消費模式的改變,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人心-----「天下的錢,天下人賺」。

是到了該改變的時候了。今天,反省的思潮也一再產生,如樂活,如農夫市集的思維。

居住在農村,看到大部分的土地有施用除草劑及濫用農藥的問題,固然也有一些具反省能力的農民,但只是少數。土地已成了食物生產的工廠,為了達到生產的最佳效益,農地上除了農作物外,一律淨空,連一棵樹也不留,莫怪乎前兩年的溽暑,農民中暑的人很多,因為工作的空檔休息時間,連一個遮陰的地方也沒有。

讓小農供應者直接面對消費者。這也是農夫市集的精神。當你生產的農產品是要供應給一個一天到晚要面對面或直接跟你買東西的消費者,你忍心毒害他們嗎?這跟生產出來的農產品直接進入了大量的供應商不同。

認證費用加重小農的負擔,政府應予協助。農夫的收入不穩定,還要面對天災與不確定的意外。在收入有限的狀態下還要負擔一筆為數不低的認證費無異雪上加霜。認證,說坦白一點是給大財團玩的遊戲機制。有些小農索性放棄,他們用種給自己人吃的精神,服務他們固定的客群。

消費者面對價錢的態度。支付合理的價格,為了你自己的健康,也為了家人的健康,還有農民__生產者的健康。

有機與假有機。有機的標誌不應是用以提高價格的工具,他的背後應是愛心。對消費者的愛心,對地球環境保護的愛心。中國有語,皇天后土,土地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母親,我們應該愛護他而不是傷害他。

大塊園生產者精神
快樂生產,健康生活,不購併,不擴大,自給自足,世界大同。
寫這串文字,是呼應之前所寫的「天下的錢,天下人賺」。

飲茶與我

念書的時候,台灣興起飲茶泡茶的風氣。彼時的台灣意興風發,股市萬點,房地產大賣。街頭巷尾各式的茶坊開幕,提供一小區一小區的茶座,讓人泡茶聊天談生意。那時大學裡的研究生們也時興泡茶聽音響,JS尤好此道。我們會騎著腳踏車到山下賣鹿谷烏龍茶的那間茶藝店買茶。猶記得老闆娘很健談,可以東南西北的聊,拿各種茶葉給我們一種一種的試喝,完全不因為我們是窮學生就隨意打發我們,雖然最後結帳買茶時總是買便宜的那種,她也還是拿好茶讓我們試喝。這位老闆娘真是眼光遠大,若不是後來她不做茶業生意了,等我和JS出去工作賺了錢,一定回來買她的茶。

飲茶不僅是文人雅士的工作,它也深入民間一般生活。客人來了,泡茶。家人飯後聊天,泡茶。辦公室裡要談溝通一些想法,泡茶或叫個咖啡。泡茶一點都不礙事,不用弄得廚房油膩膩,不讓主婦忙個老半天,還可以邊聊邊泡。

尋思起來,飲茶也可以是自然家庭教育的初始,我自己就受益良多。家庭教育何須庭訓?何須大張旗鼓的開家庭會議?擺上茶壺,幾個杯子,幾樣茶點,家人圍聚就開論了,家事國事學校事都在茶點之中談開。成年之後的我們,每次回家最喜歡泡茶聊天,一說泡茶,家中老少都圍過來,興之所至,陳年舊事也拿出來說。所謂家人老朋友就是能陪你說幾十年陳年舊事的人。

對我而言,飲茶與心靈的關係更甚於茶飲對身體的關係。我的人際關係也從客來奉茶開始。家人親子朋友同事之間的話題,就從一杯茶開始吧!

“茶的網站”
http://www.pcchkt.com/ch01.htm

2008年10月3日 星期五

貓咪心事

我是一隻貓咪,有著長長的鬍鬚及矯健的身手,我的祖先在很久以前就在這地球上討生活了,至於說甚麼時候跟人類勾搭上我就不知道了。我身上的毛是白底黑及咖啡色斑,人類說我是一隻家貓。我們貓咪的生活很簡單,一天中最重要的三件事就是吃,睡,整理毛,有時也會嬉戲及練習搏擊,雖然我是一隻懶貓,但我可是靜是懶貓,動快脫兔。

一開始,我跟我的寄養家庭就只是一天兩頓飯的關係,彼此都是自由的。偶爾他們出遠門時會多放些食物和水給我,(請給我過濾水,我不喜歡自來水的味道)。如果食物吃完他們還沒回來,我就會使出我的秘技,打獵。在所有獵物中,我比較喜歡鳥的滋味,尤其是肥滋滋的白頭翁,小老鼠則不頂喜歡。有時為了戲耍會抓個幾隻老鼠回來,但我是不吃的,我會把他們留給我的主人,而且還會直著喉嚨叫他們起床,迎接我賜予他們的早餐。

我這主人,(口頭上我挺樂意叫他們主人,但這無損我的尊嚴,我們貓咪是很務實的) ,在各方面跟我搭配得還算蠻好的,但有時實在懷疑他們兩個存心讓我吃不飽,總是控制我的食物量使我無法盡興,哎!就是這點不能盡如貓意。

有時我會跟主人們一起去散步,我可是很講詩情畫意的貓。散步時,時而急馳,時而駐足在一株植物前欣賞,有時則是優雅的走路。我們貓咪不管做什麼事都是很優雅地,優雅地走路,優雅地吃東西,優雅地睡覺。散步時,主人常是急急地走在前頭,而我則因貪看沿途的風光與主人分開了,我不想快步追上他們,像小狗一樣追著人跑,這有損貓咪的優雅尊貴,通常我只要喵喵叫個幾聲,就看到大黃(我的主人是黃種人,我叫他們大黃與小黃)像小狗一般跑來,屢試不爽。

我自由的日子終於結束了,持續幾個晚上,我與外來的幾隻野貓搶地盤,我們吵架嘶吼追逐,直到社區的人都跑下來看,就這樣我被禁足了。被抓進房屋裡,在大浴缸裡又洗又刷,足足地用了很多洗髮精把我變成一隻很有味道的貓。

剛開始進到房屋裡,我還挺興頭的,在屋裡跑來跑去,樓上樓下竄來竄去,電視音響跳上跳下,甚至小黃煮好吃的東西時,我也會跳上流理台看看。但每次我一跳上去,她就像發瘋似的,揮著鏟子把我趕下來,我憤憤然地跳下來,直直地站在廚房地上,身體動也不動,扭動著我的尾巴思考,真是太不給我面子了。隔了好一會兒,我才收拾起我的心情,轉頭離去。

雖然小黃禁止我跳上流理台,但背著她,我還是跳上去玩了好幾次,在貓咪的字典裡沒有「服從」這兩個字,只有明不爭暗鬥。但小黃似乎看穿我的意圖,在屋子裡只要我一陣子不出聲,她就會用眼光尋找我,如果找不著,她就會滿屋子到處找,哎﹗運氣真不好,有好幾次被她逮個正著,那時我正躺在床上她的枕頭上呼呼大睡,只見她揮舞著手急急的把我給趕下來,這次我自知理虧夾著尾巴跑了,But, I will be back. 誰叫那床真是太舒服了。

剛住進這個家時,其實有很多的磨合。就拿上廁所來說,貓咪在野外何處不是廁所,只要有乾砂乾樹葉都可以,我們會先挖一個坑,上完廁所後會謹慎地將排洩物掩埋,還會仔細地嗅一嗅,直到一切妥貼再離去,這是祖宗留下來的習慣,我們一直奉行的很徹底,這點跟狗兒的作勢不一樣。但住進屋內,就不是那麼方便了,他們起先擺了一個砂盆,砂盆又不是很大,我上完了小號,再上大號空間就不是那麼夠了。我喵喵叫了幾聲,要他們來清砂盆,居然是一注水槍。唉,在人屋簷下怎能不低頭,無法,只好在原處上了。但挖砂覆蓋時,砂層不夠厚,我用力的刮著盆底,霹靂啪啦的響著,砂子飛濺,弄得我滿頭滿臉,盆子四周也是砂,這時大黃才似乎明白了,又去買了一個盆子給我,而且砂子也放得夠厚了。

貓咪的免治馬桶。事情是這麼開始的,有一天我上完了廁所,隔著紗門叫小黃放我進來。進來後,小黃抓抓我的背,我舒服地高舉我的尾巴,兩腳交互抓地,正進入快樂似神仙的境界,忽然聽到小黃叫一聲,「什麼味道﹖」只見她尖著鼻子在我身上東聞西聞,暮地,她似乎了解了甚麼,把我抓進浴室,接一臉盆的水,搓濕了肥皂,就往我的屁股尾巴搓洗起來,連同抓過砂盆的腳也洗了,絲毫不顧我的抗議「我們貓咪沒有痔的問題」唉!唉!唉!這是甚麼世界!

為什麼沒有我的位子?剛進這個家時,就覺得人類特複雜,有各種各式的椅子,及代表不同意義的位子。我啊,一張張都給它跳上去試坐看看,餐椅、電腦椅、還有閱讀椅。許是還沒有接納我的心理準備,我每跳一張就被趕一張,位子像徵一個人的地位,這個道理不管家內家外國裡國外,人類或其他哺乳類放諸四海皆凖。也就因為人類覺得位子是他們的,不是我們貓咪的,所以就不准我坐。最後我放棄了,趴在地上跟狗一樣,小黃覺悟起貓咪的尊貴,趴在地上像甚麼話,跑進房間去拿了一個又厚又大的墊子,我終於在這個家中有了一席位子。

日子久了,我也開始膩煩了,這個家這個空間對我來說已無甚新意,我開始嚮往著門外的世界,尤其是春天時天剛亮,外面的鳥吱吱喳喳地叫著。欸!我真想念她們的滋味,尤其是徹夜地在戶外奔跑打獵的日子,真教我懷念,有一串文字記載我的心情。

「咪咪本無事,春天太擾人,窗外百鳥鳴,地上百花香,思爾自由時,動靜兩皆宜,日睡金烏暖,夜獵草叢中,撫今追昔日,坐困愁城晚」

要怎麼樣才能讓我出去呢,好幾次趁著大黃上班時,想要夾帶都沒成功。深感挫折的我只好靠著搗蛋,沒錯,我就是要搗蛋,我撕抓我的床墊,抓主人的拖鞋,跳上跳下主人的音響電視,發出低沉的叫聲,惹得小黃嫌我吵,把我趕到陽台上去。我隔著紗門向她抗議,她居然拿水槍射我,我最討厭身上溼溼的,陽台雖不比戶外自由,但可以晒太陽,就這點還算差強貓意。

為了打發我的無聊,有一天小黃突發奇想,拿了一顆小球給我玩。這小球彈性很好,又輕盈,我試著玩幾下,居然引起那兩人的注意,不斷地叫好,還說我不輸羅那多,索性就露個幾手給他們瞧。只見我半蹲著身子,快速扭動我的臀部,瞬間躍出,精準擊球,球觸牆反彈,我接個正著,左右交替帶球,速度絲毫不減,又再次擊球,球射出後,我優美的轉身,接受喝彩。要知道,球員在運動場上帶球奔馳,雖會遇人阻擋,但以我的速度在一堆的傢俱桌椅間奔馳,很不容易的,弄不好是會出貓命的。

小黃雖然盯我盯的很緊,但在某方面她也算了解我,尤其她掌控家中美食,所以有時也得巴結巴結她,向她撒撒嬌。我們貓咪不管做什麼事都是有目地的,我們不會無原無故的叫,也不會無原故的撒嬌。小黃知道我喜歡吃魚,所以煮魚的時候會留一點給我吃。長期的默契,她知道我喜歡吃甚麼魚,我喜歡吃有海洋鮮味的魚,舉凡小魚乾秋刀魚我都愛,甚至海苔醬有時我也會來上那麼一點,但養殖場的魚我就不那麼愛吃,所以我是不吃虱目魚的。

小黃是個很好笑的人,她會用貓的語言跟我對話。她說你說了老半天的話,怎麼就只有喵,來,我教你喵的四聲音。我真的不蓋你,我現在已經會發好幾種聲音了,雖然還是喵,但現在可是抑揚頓挫還可拖尾音。過往我們貓咪的叫聲,就只有普通的問候語喵,小貓找母貓的聲音喵〰〰〰,搶地盤的喵帶著一種潑辣威脅,抓到老鼠的低沉叫聲,還有鼻孔出氣,每次當我被浸泡在浴缸太久,我就以此抗議。為了跟人類溝通,我現在的聲音多了很多種,看吧,貓咪也是會學習的。

有了語言之便,跟主人對話時,我也會應嘴。當我有所求的時候,我會把我的臉朝向主人,喵!只見主人也會轉向我,亂猜一通。但很容易猜的,不是肚子餓,就是想上廁所,再不就是太無聊了,想出去玩。當我無聊的時候,我的喵則是一邊走路,一邊喵,但這時我沒有任何的對象,就是要搗蛋來發洩我的無聊。

我們貓咪是有高度自尊心的動物,有些動作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挑釁。不要摸我的腳,不要摸我的尾巴,不要摸我的肚子,在貓咪的肢體語言中,這是一種侵犯的動作。但慢慢的把手放在我面前,我會舔手回報,如果摸我的頭及我的背,我會感到舒服,甚至會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我這麼說大家都了解了嗎?如果是,歡迎你跟我一起進入貓族的世界。

2008年10月2日 星期四

流浪者

2008/6/23
如是我聞,不旅行的人絕無快樂。羅希塔!活在人的社會,最善良的好人也會變成罪人……那麼,流浪去吧!流浪者的雙足宛如鮮花,他的靈魂成長,修得正果;浪跡天涯的疲憊洗去他的罪惡。那麼,流浪去吧!他的福份跟他一起作息,跟他一起站立,睡眠,如影隨身和他一起移動。那麼,還是流浪去吧!
— 大神梵天曉諭一個名叫羅希塔的青年,摘自婆羅門書

大羅走出了房門,在鞋櫃裡選了一雙走路用的鞋子,他跟鞋櫃裡其它的鞋子輕聲說了道別,這裡面有一雙他一個月前才剛買的Clarks涼鞋,但他只能帶走一雙鞋,就是他腳上穿的鞋。彎腰繫好了鞋帶,走到電梯前,按下了電梯鈕,走進電梯,走出電梯,出大門時跟管理員輕輕點了一下頭,他就這麼走了。心中帶著壓抑的愉悅,以及無比的輕鬆,他走了出去,像一隻奔出了牢籠的鳥,一個拘禁已久的小孩。此時,很難想像幾星期前,他還伏在案頭加班加到深夜,以為他的一輩子將如此地持續下去,直到他無法再工作了。

今天的天氣很好,有燦爛的秋陽,大羅心情愉悅極了,選在這樣的天氣出走,讓自己有緩衝時間去應付接下來比較嚴酷的天氣,兩星期前,他作出這個決定。

他找出大學時代用的登山背包(已經十幾年不用這個背包了) 。十幾年前,他封山後,把這個背包細細拆解開來,刷洗背袋的部份,用濕布把鋁製的背包架擦乾淨,晾乾後,把它放進儲藏室收了起來。他喜歡這個背包,縱使這十幾年來,他工作的收入頗豐,大可以買更好更先進的背包,但這個背包有他美麗的回憶,也埋藏了他心底渴想的夢,他相信有一天他終會用到它。

在這背包裡放入了四季的東西,一本書,指甲刀,ok繃,清潔用品,冬夏季換洗衣物及一件羽毛衣分別用塑膠袋包起來。一把雨傘,一件小飛俠式的斗蓬雨衣,一個輕便的小瓦斯爐及爐架,鋼杯,一點乾糧,一壺水,維他命C片,一小綑童軍繩。將單人帳,睡墊及睡袋綁在背包架上,他把它背起來試試重心,調整一下肩帶及腰帶,看來都整備好了。

頭戴一頂遮陽帽,臉上掛著一付太陽眼鏡,身穿一件賞鳥及戶外活動的多口袋背心,口袋裡放著一個有數位相機功能的手機,地圖,指南針,一把萬用刀,一本筆記本。當然還有一些錢及身份證件,在他所待的國境內,還是需要身分證來證明確實有他這個人。

大羅想,雖是個流浪人,他可不想太邋遢。

徒步流浪,凡物都得靠自己肩背,路程也是靠足下的步伐一步一步邁出來,他得精簡他的行囊,只把必要的物品放入背包。環視他的家,他有好幾櫃子的書及音樂CD,一整櫥子的衣服,七八雙鞋子,塞滿家中的各式物資。這其中有廣告中說得天花亂墜以為不買會後悔的商品,還有慰勞自己辛苦工作買來犒賞自己的茶具組,各式咖啡工具及咖啡杯組,結果買回來後,因工作繁忙,根本沒時間玩,就只能把它們當展示品,這還不說那一堆的工商贈品,連外包裝都沒拆,整股腦的丟在儲物間,這些東西對此刻的他來說都不是能陪伴他上路的好伴當。

他花了好幾天設計他要走的路線,但臨到出發前,他決定就自由自在的走吧,不用預設甚麼方向。過往的時日一逕兒是在預定中過日子,準時的上學,準時的上班,按照計劃取得文憑證照升遷,他已經過了三十年這種日子,這次的出走是他第一次脫序,他就是想,如果人生不像以前這麼走,可以怎麼走。

要去那兒?大羅這麼想,從前放假老喜歡往歐洲跑,也有人選擇西藏高原,天高野闊的感覺。大羅則想就在島內流浪吧!台灣,除了他所待的城市,其他地區對他而言,就只是一個地名,一個新聞裡的名詞。偶而的旅行,又只是浮光掠影,蜻蜓點水式的玩。臺灣有山有海,有高山峽谷,有清溪小澗,他想用他的腳去探索他所居住的島嶼。雖然在台灣流浪的條件設施不怎麼好,夏天天氣熱,又有颱風,冬季颳東北季風,又下雨。沒有公共的浴室,公廁常常溼漉漉。道路兩旁沒有大樹,騎腳踏車走路都很熱。公路上砂石車,拖板車不斷,塵土飛揚。大羅常想,臺灣就是缺乏一個有美學概念的國土規劃及城市建設大師。

大羅的第一晚是在他所居住城市的公園裡度過的。從他開始不上班的那一刻起,他發現他周遭的世界都變樣了。城市裡的居民也不盡然跟他以前一樣,每天趕九點上班,工作到日頭落海,月亮高掛才回家。他在公園裡看著夕陽黃昏,才發現自己有多久不曾如此心無所掛地無所是事。公園裡來來去去的人,有趕著回家的上班族,有趕著上夜班的夜勤人員。直至夜更深,人潮稀落,他找一張長椅,頭枕著背包,躺了下來,仰望夜空,思想自己居然也脫離這世界的常規,離開主流的道路。生活中看似巨大的轉變,在出走後才發現,自己不是那出走的第一人,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清晨,微光初透,大羅在一陣鳥叫聲中醒來,隨便吃一點乾糧,喝一點水,就上路了。出發前,他發了簡訊給他的家人及朋友「今天上路,開始流浪,暫不聯絡」。

他沿路走走停停,雖是十月天,南部的天氣還是挺熱的。還不到八點,他已經全身汗味。公路上大型車來來去去,灰塵漫天蓋地撲面而來,大羅就只能以溼毛斤掩住口鼻,一面遮灰塵,一面散熱,這時的他就只期望能有一棵大樹,能讓他遮遮蔭,吹吹涼風。

這日,他走到海邊的一個小城鎮。公路拓寬後,馬路旁的房子拆得七零八落,髒兮兮的馬路,髒兮兮的房子。有能力建購新家的人搬走了,留下的人哪兒也去不了,伴著老宅,看著門前的大車日夜呼嘯。從前,他開車來南部玩時,也常常經過這樣的村鎮,它們從來不是遊客的停駐點,髒兮兮地景觀,讓人只想加快油門離開它。偶而,肚子餓了,路邊有賣玉米的小攤,包著頭巾,帶著斗笠的村婦,鎮日守在攤子邊。

為了避開午時的驕陽,他清晨出發約走到九點。下午四點則看當日的里程決定是否繼續走到黃昏。不走路的時段,找個陰涼的樹蔭坐下,吃點水果,看看景致或看看書。這日,他讀到老子「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欙欙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黃昏,他走到一處種植木麻黃的沙灘,這兒有開闊的景觀,可遠眺小琉球。大羅找個加油站洗洗臉,擦擦身子,補充一些淡水,晚上在木麻黃林過夜。這天傍晚,他靠著樹幹,看著夕陽落入海中,日頭將沉的那一瞬間,整個林子閃耀紅色光芒,落日餘暉也映著海平面上方的天空久久不盡。那晚,吹著海風,大羅睡了一個好覺。

今日,大羅走進南迴公路,沿線有一些原住民的村落。這兒的山已是中央山脈的尾端,山勢不高,都是一些闊葉植物,有很多的銀合歡。南迴山路蜿蜒,是沿著溪谷鋪設的,在谷地裡走路,最大的好處是不那麼熱,車子也不那麼多。黃昏走到太平洋海濱,大羅找個海濱觀景台過夜,等待月出。過去在西部,月亮是從山頭上躍升,今天他期待月出海面的景觀,但因為海表面有一些雲氣,所以月出一段時間後才看到月亮。

為了更接近當地的生活,也為了賺取旅途上的生活費,他跑到鄉公所去查看一些臨時性的工作,找到一份割草的工作。台灣雨多草長,公路兩旁常需人力去維護,大羅加入割草隊,人稱八百壯士的,(因為一天薪資八百元),。初次背割草機,大羅背得腰酸背痛的,但慢慢的他也抓到訣竅,能跟上大家的割草速度。割草速度要快,繩刀就要利,時時要檢查繩刀的鋒利程度,愈銳利也就愈省油。但繩刀太耗也浪費錢,大羅檢查繩刀,發現磨圓鈍化的繩刀,都在靠近前端的部份,靠近轉盤基部的繩刀都還很銳利,大羅發現這點後,便以剪刀剪去鈍化的部份,發現效果相當好,尤其要割樹根旁的草時,可控制得更精準,割草工作結束後,大羅又繼續北行。

這日大羅走上一條沿山的公路,可以俯瞰溪谷,道路兩旁都是農田,斷斷續續有ㄧ些村落,有時會有一些路標指向ㄧ些農場,路上幾乎不見人,只有少數幾個農夫駕著小拖車經過。這時忽見前方有一人傴傴而行,大羅與他擦肩而過,很自然的攀談起來。對方很健談,對於生活與生命有很大的熱誠,並分享他的經驗。他說他正在體驗簡單素樸的生活,住在附近的一個農場裡面,他有時會走路出來,寄寄信,辦理事情,盡量不騎車開車,搭公共交通工具。

他盡量不用電器,體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沒有冰箱,所以參照古人儲存食物的方式,研究出一套食物儲存方法。這其中太陽是他最大的能源,週而復始,生生不息。

大羅想,工業革命產業革命,說穿了,也就是人類使用能量的模式大幅改變。就這麼兩百多年,地球累以數十億年的能源即將消耗殆盡。是該節約了,當你花錢愈省,你越能獨立於這個大經濟體系外,當這個經濟體系發生大變動造成社會民生的痛苦時,你就越能逃離。

A君邀請他參加晚上的農友聚會,這兒的年輕農友每個月會聚會一次交換心得,聚會的場地由各農場主輪流提供。時間到了,人陸陸續續來了,每個人提供自己農場裡的產品,居住在山裡的,帶來一些竹筍,有的人提供水果,有的人提供蔬菜。孩子們自在的玩耍嬉戲,農友在田裡討論農事,女眷負責準備食物,簡易的料理方法,更凸顯食物的真滋味。晚飯後,聊天的聊天,看星星的看星星,忽然有人叫道月亮出來了,只見一輪明月正悄悄地從山那頭出來,所有人都屏息仰望,連孩子也靜悄悄的,月亮出來後的月華照亮整個大地山巒溪谷。

告別A君,大羅繼續往北走,一路上他思考著流浪的型式與流浪的精神,原來流浪可以有很多種內涵,包括空間的流浪,時間的流浪,心靈上的流浪。流浪原是不被捆縛的意思,不被空間捆縛,時間不被限制,不被傳統思想社會習俗所拘束,所以即使行動不便,不能到處走,仍能讓自己的心靈去流浪,只要你願意。

流浪者大羅繼續他的旅程,他不確定會不會回去工作,或就這樣走下去,抑或找個地方住一陣子。這輩子他不曾像現在這般與自己接近,他走路時聽著自己的步伐聲,聽著自己的心跳聲,聽著自己的心聲。他思前想後,有些以前很執著的事,現在想想,不禁啞然而笑。他輕輕哼唱著「我的心乘著翼飛上高空,高空是星星與月亮的故鄉,靈魂休憩的所在。我的心乘著翼飛過山嶺,山上是飛鼠與黑熊的故鄉,有獵人與雲豹的傳說。我的心乘著翼飛進了溪谷,潺潺的溪水為夏日一解暑氣。我的心乘著翼飛過了花園,我的心停駐在屋頂上,聽著園子裡的蛙鳴蟲鳴,屋裡的人秘密私語。我的心,....」

流浪沒有一定的目的與方向

流浪前的人與流浪後的人,不一定是一樣的人

流浪是人生的再出發,走出全新的自己

不知道會不會再回到原出發點,所以不必積蓄固定的資產

你所擁有的只是當下的你,你是你自己全然的倚靠

你不必難過失去,因為你沒有多少可以失去

在流浪時,你更清楚地認識自己

在流浪時,你與世界更接近

流浪是一種心靈的狀態,也是一種生活的方式

懷著未知的恐懼踏出流浪的第一步,再回頭已百年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