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

貴州 加車加榜梯田

6/30
在不久的未來,貴陽到各省的高速道路也可達到所謂的四通八達了,貴州地勢崎嶇不平,多山與峽谷,所以快速道路不是高架橋就是鑽山洞。但高速道路是給車走的,不是給人走的,即便你家就在高速路旁,也不是說要下車就可以下車,我這麼說大家可能會覺得這不是一般常規嗎?但今天坐車時就碰到一位老先生,車子正在高架橋上呢!他搖搖晃晃地走到開車師傅旁說要下車,師傅大聲回他要他回去坐好,他莫可奈何的眼神看向路的一邊,有一小落房子的地方,雖然高速道路經過他家,但是車子並不停在他家。


貴州的梯田是整片整片的山去開墾的,陡坡種樹,緩坡做田。水從頂端的田緩緩注入,再一階一階地往下流,不使土壤被水沖刷。這樣的田,要花大量的人力時間整理,而且要整理就要一起整哩,不能說我今年要休耕就休耕,如果老人家不種,兒女也不種,就一定要找村莊內的鄰居親戚接手,否則荒掉的田會影響到鄰居的田,造成崩塌。也正因為這樣,我們還可以看到整大片一小汪一小汪的梯田,也不會看到在水田裡種房子的情事。


在網路上看到加車加榜這兩個村,他們因「舌尖上的中國」的拍攝而大大有名起來,我們在榕江搭往宰便的中型巴士,在黨扭的路口下車,從黨扭開始走路到加榜,沿途都是美麗的梯田。這裡是貴州無數山谷中的一條山谷,村民世世代代居住在這個山谷中,過著自耕自給自足的生活,這裡的生活就像五十年前的台灣鄉下,是的,回到我的外祖父的家,屋子裡瀰漫著很多味道,灶裡燒著柴火的味道,牛豬雞鴨鵝的聲音與味道,還有在這裡雖然沒看見,但五十年前台灣屋子裡還存在的尿桶的味道。祖父房子裡堆著一堆一堆的農穫,番薯,像板凳大小的南瓜,花生….,我覺得我回到了過去。


這次因功課沒做好,以至我們在加車加榜的行程不那麼完滿,我們背著大包在黃昏時抵達黨扭入口,一路上下著點毛毛雨,前面又有十公里的路程,因為我們設定第一晚就要抵達加榜,所以雖然沿途都是美景,還是不斷趕路。最後還是攔一輛機車載我們進去。其實,在加車也有民宿提供住宿,我們可以不必那麼趕的。


加車加榜現在已有柏油路一路鋪進去,但雙線的柏油路似乎對兩側的山體造成一些影響,有些較陡的地區,如果是台灣的傾盆大雨,可能有滑坡的疑慮。


加榜的村民也有很多年輕人出去打工,孩子則留在家鄉給父母帶,目今貴州自給自足的生活在外面花花世界的挑逗下,也遭遇很大的挑戰。


走在加車的路上,感覺有一點複雜,覺得我們這些觀光客有一點像闖入者,村中的居民有的人好奇我們這些外來者,會跟我們打招呼,有的人害羞,有的不理不睬,但大體來說都是友善的。


黃昏時遇到一位老太太從田裡工作回來,她說她有兩個女兒嫁在外地,兒子跟媳婦在廣西,她自己獨個做著自己的田,但做不了那麼多就送給親人做。問她,那麼大片的梯田,種出來的大米吃得完嗎?她說,吃不完可以餵雞鴨。晚上,住同一間民宿台灣來的旅客,訂了一隻雞,邀大家一起吃飯喝酒,那隻雞可好吃了,當然,是大米餵出來的,而且白天時還到處走動。

這片山壁,那麼高,是怎麼挖的?

榕江到宰便的車

高架橋

給機車加油

憂心的農民,看著田對岸的土石流。


立在田邊農民



一家子到田裡耕作,順便割點草餵牲畜,連小鳥也帶著上工了。貴州人愛養畫眉鳥。


要蓋房子前,先得砍樹,村民把砍好的木頭運到村中唯一的鋸木廠去。

童戲

世外桃源

引水






田裡的生態

妳的頭髮好美,都沒有一根白頭髮。我已經50歲了,我都用洗米水洗頭髮。

今年蟲多,趁早到田裡噴一噴。

無言





JS說你的照片雖然不錯,但不是單眼相機,效果不好。趕哪天,我再把他的加榜放進來。

2014年12月8日 星期一

貴州 西江

6/27
老人在聊天,小孩在哭,年輕人三兩成伴聚集打撲克,他們若不嬉鬧,就是睡覺,不知哪傳來的音樂,還是雙聲道,我說雙聲道,是真的同時播放兩首歌,這鬧哄哄的場景就在K112次貴陽-上海的火車上,今天我們坐的是硬座車。從我的車票上顯示的號碼,我是18車,我抬頭數一數車箱內的坐位,一節車廂內可坐118人,這列火車若有一節軟臥,8節硬臥,9節硬坐,那麼一列火車可坐上一千多人。大陸火車路程長遠,真正的停靠站卻是很少,沿途的小站,很多都只作貨運用。各鄉鎮的人都集中到大站坐車,於是大站的人流量大增,但旅客進出的控管成本可以降低。


公共運輸,人多,安全管理很重要,今天進貴陽站,買票時要出示證件,進站要核對證件,行李要安檢,還有女警觸檢,雖然少了一點隱私,但也增加安全感。


下車,和一對青海來的夫婦一起共乘一輛計程車進西江苗寨。西江苗寨號稱千戶苗,這是中國最大的一區苗寨,車子在山谷間穿梭,夾岸的山,綠樹蔥籠,載我們的師傅說他也是苗族人,他和他的家人也都從事旅客運輸的工作,他頗以他們目前賺錢的生意為滿足,問他還住苗寨嗎?他說早搬出來了,六七年前在凱里買了一套房子,每平方米一千多元買的,現在的房子已經不是這個價了。問他年紀大了以後會不會想回苗寨居住,他說在苗寨裡居住條件比不上現有的,有一年回去探親,姪兒走兩個多小時的路出來接他,手上還捧著鞋子。


苗寨多建於山谷凹處,我看到路邊新建的苗屋,大木建築非常漂亮,問他建一間這樣的房屋貴嗎?他說約十幾萬,好一點的約二十萬,但在以前都不用花錢,是寨子裡的人協力造屋。在去西江的路上,我正好看到有人在砍樹蓋房子。苗寨附近的土地,覆滿植物,不是糧食作物,就是杉樹,多是南洋杉,長得快,三十年可以成材。


西江的門票是每人100元錢,進了西江苗寨,我們走在寨子裡的大路上,不是餐館飯店,就是土特產,藝品店,想得到的也就是這些了,還有餐館附設的卡拉OK,這會正熱鬧呢?我們不想住路邊的飯店,對我們而言太一般了,而且無法跟當地的苗家對話,這時有一位纏頭帶花的苗族太太走上前來問我們要不要住宿,我們說可以看看,她丟下她照看的攤子,託旁邊的人照顧,一邊說話一邊引領我們,她說她的住家不遠,爬一段小坡就到了,我倒希望離大路遠些,可以眺望群山。


6/28
早晨的西江很安靜,完全不同於昨晚的歌舞喧騰,好像一個活力充沛的人,耗盡全身的力量後進入一種深度的睡眠。中國人不管到哪兒,都喜歡用音樂助興,但是電子音樂聽久了,也是疲乏。


住宿的這一家民宿,是真正的在地民家轉型的。祖上還耕種著自己的地,當家的夫妻倆曾到浙江打工,存著一點積蓄,正逢故鄉旅遊事業發展,便回鄉做點小生意,也經營民宿,房子還很新,我們住的普間是全木造的,聞得到木頭的香氣。這家的大兒子還在大學就讀,小妹妹在當地的國小唸書。


不否認剛進西江主街時,有著小小的失望,太商業化,太鬧騰了。某個店家把擴音機開得太大聲,這聲音蓋過了歌舞表演的蘆笙樂音,蓋過了白水河的潺潺流水,蓋過了傍晚的蟬鳴,蓋過了婉囀畫眉叫聲,帶點強迫地鑽進人們的腦門,把一個純樸的苗寨變成了城市廣場,而這電子噪音竟是延續到晚上12點方休。我問在地人,這聲音能忍受嗎?他們說早些時還鬧騰到天亮,苗寨還有很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民,他們不太能忍受這些噪音,也曾抗議過。我又問,這大街上的商家都是在地人嗎?他們說大多是貴陽來的漢人。唉!我只能說這些漢人的表親們水平不夠,又不能入鄉隨俗,讓我在說著普通話時,都覺得丟臉,就不能帶點尊重別人的心嗎?


天氣時陰,時小雨,我們以步行方式串走附近的梯田及寨中小徑,一路走上觀景台,觀景台附近多是新建屋宅做著觀光客生意,大多是木構,但也有些是磚石砌的了。傳統苗寨的房子分為三層,多以大木做結構,第一層是給動物住的,第二層則是人住的,第三層乾爽通風,用做儲藏室。早期全木構的房子,洗浴間及廚房有用水潮濕的問題,另外廚房用火也要小心,現在拜交通方便之賜,水泥磚材鋼料進入,就有木構磚構組合型的房子。這次所住苗族的民宿就是這樣的構造。我還特地要求住普間,因為我原本就不喜歡睡覺的地方跟廁所相連,這樣一來我就有一間有木頭香味又不潮濕的房間。推開木窗就可以看向對面的山,晚上還有亮晶晶的燈火,很是漂亮。


貴州少數民族向來以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聞名於世,糧食自產,房屋自建,衣服自製,又有精美的工藝。早期交通不發達,苗人也發展一套獨特的醫療之術。西江千戶苗是附近最大的一個苗寨,苗王牯藏頭就住在這個寨子裡,統領著附近好幾個寨子。作為苗王,要有豐富的知識,帶領村民進行四季生產,慶典的運作,也要有足夠的智慧協調村中大小事務。今天苗王的一家仍然奉行傳統的生活,儘管其他的苗民外出讀書,工作,或在村莊裡作著觀光事業,苗王仍住著傳統式家宅,樓下養著牲畜,種著一塊田,家中婦女仍刺繡。


6/29
早上,民宿老闆娘弄好了早餐,並幫我們叫了車,私車到凱里火車站,一個人25元錢,到凱里公車站,一個人20元錢。因為苗寨都在山谷裡,要到凱里市區要開上好一段山路,好比谷關到台中市一樣。沿途經過一個山寨叫卦丁寨,是一個紅色的寨子,因為當地產紅土,不知哪位先人帶頭以紅土抹牆,整個村寨就照做了。這個寨子位在河邊,但卻被很粗魯地從上方跨上一座高架橋,開車師父告訴我們,從前這兒有間造紙廠,工廠中的廢水直接排入河川汙染了河水,七年多前村民發動抗議才讓這間紙廠關門,這個過程中有許多村民因汙染而致病。


凱里是個山城,蓋了很多新式樓房,沿途都是新建工程,中國人為什麼那麼喜歡蓋房子?這點倒是跟台灣很像,有土斯有財,有房斯有家的想法根深蒂固。

苗寨裡的風雨橋 

東倒西歪樓,別怕他不會倒。

苗寨迎賓舞

博物館裡的迴廊和美人靠

長桌宴

跟著他回家,肯定有好吃的。

苗屋的瓦片堆疊,輕盈,透氣,美麗。



村中小徑上的馬與她的主人

好吃的臘肉炒飯,滿滿一碗。



一點點畸零地,也種得熱熱鬧鬧地。


民居裡的家宴

凱里的房屋廣告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2014/11/13~17 南湖大山瞻仰記行

為什麼要爬山?說給現在檯面上的政治人物,或國家公園的管理者們,可能也不懂,但即便如此,我還是要分享我的心情,是因為啊!我人生中最美麗的風景,幾乎都是在山上看到的,就為了這,我這隻軟腳蝦兼扁嘴蛙喘著氣瘸著腳在近52歲之齡還去爬南湖。其實上去這五天都在下雨,相機幾乎拿不出來,比兩年前去嘉明湖還慘,沿途的路上上下下,又泥濘不堪,南湖的路啊,真難胡。


我不是詩人,沒辦法把美麗的風景寫成美麗的詩句,但我心中真的是帶著詩情與詩心走在山路上,一路上李白、杜甫、王維、李商隱都與我為伴,這樣的心就算遇雨也不慘悽。


因為上次嘉明湖之行,JS高山症發作的經驗,這次上山更小心,當CT說要辦一個只有幾個人的南湖登山時,為了怕我們的身體狀況影響大家及隊伍的行進,我跟CT說能不能請IH當我們的專任嚮導。IH(林乙華)(登山教育工作者)有多年攀登國內外大山的經驗,也曾任登山教育工作,對於登山意外處理也非常有經驗,有她作我們的專任嚮導,我們可以多一份安心。當然JS自己也做了很多功課,上山不能事事倚靠別人,因為登山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這次JS可把高山症的藥一次備了個夠,從丹木斯到威而鋼到心肌梗塞用藥阿斯匹靈都有,加上CT調節登山的行進節奏,這次JS總算在惡劣天候下沒有爆發高山症。


國內的登山環境及山屋維護一直不如國外,這跟登山禮儀守則沒有被好好的宣導遵行有關,公部門也從來沒有好好地經營這一塊,弄得登山界有點烏煙瘴氣。以審馬陣山屋來說,還真是有點搞笑,當我們背著溼答答的裝備來到山屋前,抬頭一望,還得爬一個陡梯進屋,因為沒有地方脫鞋,只好在山屋裡脫鞋,弄得山屋裡泥濘不堪,即便如此,還得在小屋裡炊煮吃睡,晚上上廁所也要爬一個陡梯出去。記得大學時去爬新竹李棟山,山屋有人管理,管理者是朱萬鶴伯伯,我們不用自備睡袋,山莊裡提供曬過太陽的棉被,有水有瓦斯提供給登山者,環境清潔可人,因為房屋是朱伯伯自己用木頭搭建的,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新的木屋出現,所有這一切只要付一些錢,這就是有管理者的好處。


這次南湖之行,因為天氣的因素,我們並沒有進圈谷,而是在審馬陣山屋待上兩天,看看天氣實在不行,便打包下山。但我並沒有遺憾的感覺,反而頗有「王子猷雪夜訪戴」的心境,山就在那邊,我們也知道它,這樣就好了。


下山時,在雲稜山莊過一夜,這一天蠻多山友進來,但多是四五十歲,甚至六十歲的山友,二三十歲的人較少,他們多是三到七人結伴同行。黃昏時,一個濃眉大眼的小夥子跑近山屋,問我們山屋還有空位嗎?我們習慣性地問他幾個人,他說一個人,這時換我們瞪大眼睛了,仔細打量他,沒帶帽子,一頭濕髮,幾根鬍子剛冒出來,在那麼冷的天候下,居然穿短袖短褲,問他有沒有禦寒衣物,他說有,就是腰上的那一件薄夾克,雨衣呢?再問,他說有一件超市買的小飛俠雨衣。背了一個大背包,但是賣場買的睡袋和帳篷,還有4.5公升的水就把它塞滿了,所有的糧食裝在一個斯伯丁球袋裡,仔細一看,全是營養口糧,這時我注意到他夾克口袋裡,褲子口袋裡全塞著營養口糧。我看著這個背包下垂吊的球袋問他,打排球籃球嗎?他稚氣的伸伸腳,說他是踢足球的,腳上還穿著藍色長球襪。問他幾歲,他說19歲,正在準備重考,他計畫利用這段時間攀登百岳,因為天氣轉涼,山上下著雨雪,心中有點為這個小夥子擔憂,繼續問他,爸爸媽媽知道嗎?他說知道。我再問,爸爸媽媽爬百岳嗎?他說「不爬」。一個人攀登,有地圖指北針嗎?他說網路上看過地圖了,這時山友陸續包圍過來,有人擔心地遞上暖暖包,有人遞上地圖指北針,有人遞上急救毯,有人開始勸退。我問他,為什麼不參加登山團隊,他說沒錢,是啊!有這個熱情想登山,但年紀輕,沒錢買裝備,這是曾經當窮學生的我所清楚的。


於是我開始認真地思考如何安全節省地登山,第一個當然是登山知識,知識無價(priceless),知識也無價(worthless),只要你肯做功課,它就是你的。從身體狀況,天候判斷,緊急避難自保,方向辨別…參考圖解台灣登山小百科。第二個是登山設備。山難發生,除非是受傷,否則失溫是最危險的。沒水喝可以撐三天,沒東西吃,可以撐十幾天,失溫數小時就可致命,所以登山設備以「保暖」最重要。所有從頭到腳的裝備以輕暖快乾為上,符合這樣條件的材料,只有毛料,塑料材料等,棉質不宜。但若單論保暖質輕,則以羽絨為上,但羽絨濕了難乾,通常只有進帳蓬山屋才用。在山上,為了減輕負擔,我們只有身上的一套衣服,以及穿進睡袋的一套乾衣。行進間的衣服是從濕穿到乾,從乾又到濕。尤其下雨天,帽子,衣服,褲子,襪子濕了,都靠體溫蒸乾它,所以以快乾的材料為上。


現在的登山衣著,貴的動輒上萬,有的還講究造型,若財力有限,也可尋求變通,因為我不常登山,裝備也是好幾年累積下來的,這次我自己的裝備是(秋季,非雪季,下雨天的狀況),毛線帽一頂,多用途腳踏車頭巾一領,羽毛衣一件,刷毛衣一件(透氣快乾排汗),排汗內衣兩件,保暖彈性褲一件(power stretch),有彈性非棉質快乾長褲一件(穿在雨褲裡),兩截式雨衣雨褲一套(有錢可買狗鐵斯,沒錢一套幾百元的也可以,重點不在擋雨,而是保溫),毛襪兩雙,有能力三雙也不錯,登山鞋,輕質拖鞋(下雨天好用),手杖,450g down以上的羽絨睡袋一個,睡墊,輕質摺疊雨傘,可調整式背包一個(55公升以上)+大垃圾袋一個(當做背包內裡,因為用了背包防水套還是濕),頭燈,瓦斯爐具,指南針,等高線地圖,耐熱水罐一個(可當水壺,也可當水龜,放在睡袋裡保暖,這是領隊CT教的,很管用,但重點是不能漏水。)防水保暖手套,我看到有一個歐巴桑拿洗衣橡皮手套加保暖手套也挺好用的,另外清潔用品如果攜帶純棉毛巾打濕了會很重,拿洗車用3M抹布也可以。這樣的裝備加一加大約要兩萬元以上,爬山設備的確需要一點錢,但把零用錢省一省,投資一些到安全爬山的設備上或許也是必要之路吧!

 誓師前進


審馬陣山屋 

 山屋裡的日與夜





練家子果真不同,有聽過ㄊ一ㄟ ㄊㄨㄟ嗎?








坐看雲起 





他們在搶什麼?自己猜去。

 裝備檢查,老師說找不到東西的背包,打包技術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