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1日 星期四

認同

 認同


從小到大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直在形成我們的認同。這個認同支撐了我們活下去的動力,但是也約束了我們思想的自由。我們認同我們的家人,但是最會傷害我們情感的,也往往是我們最親近的人。我們認同我們的國家,但是在華人的世界裡面,我們都知道,傷害華人最深的,也是我們的國家機器。我隨便舉個例子就可以知道,大陸曾經有過的三反五反文革…。台灣早期有白色恐怖,而現在依然用國家機器對個人對公民進行迫害的事情也屢屢發生,譬如卡管事件,譬如柯P事件,譬如公民被查水錶。


一個先進國家如果發生這種事,甚至還會有媒體把它做成紀錄片,推播到國民中,甚至推播到世界。然而我們台灣,一直沒有媒體出來做這件事。是媒體沒有道德標準,冷血,還是我們國民無感?


說回到認同,在我們經過家庭社會國家的折磨之後,也在我們閱讀了各類的書籍之後,我們知道固然待在同溫層會有一種愉悅,但是如果這個同溫層哪天產生的分裂也會製造痛苦,所以認同這種事情如果是建立在同溫層以及外界的認同之中,它有一天就會製造我們的痛苦,價值系統撕扯分裂的痛苦。如果這個認同是建立在我們自己內心對於正義的價值觀,對於所有事件以及世界真切而清楚的認識,那麼我們就擁有了無所畏懼的勇氣,免於周遭父子騎驢式言論的痛苦。

政治人物不顧現實理性科學,一味操作人們的認同情感,這種手法就是民粹,因為他們不給我們思想判斷,只是訴諸情感認同。這種手法過去很多獨裁者都曾經用過。政治落實在生活的每一天。而了解自己,從廣大的閱讀建立自信開始。


為何我們需要意義價值與認同。有聲書最後2小。

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E6%9C%89%E5%A3%B0%E4%B9%A6%E5%B1%8B/id1562986998?i=1000517089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