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8日 星期六

夫與婦

自從搬了新家後,每隔一兩個星期,家中總會有不同的朋友鄰居來喝茶、泡咖啡、小酌、吃個便飯。鄉居就是這樣,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比都市多,人與人之間的話題也比在都市時來得廣泛,甚至從前在都市的鄰居朋友也尋覓而來,看看我們在鄉下能變出甚麼名堂,來訪的人數不一,時多時少,人數稍微多一點的時候就會碰到下面這種情況。

「老婆,這碗都到那裡去了,我記得我們家不只這些碗啊!」,有一個聲音在旁邊小聲地輒嚅地回應,「就這些啊!」,聲音的主人,眼睛東看西看,「碗都在這兒呀!」。不死心的老公還在低頭翻著碗籃架,「這數目不對啊!桌上就這些碗,碗籃裡的碗,加起來的數目不對啊!」。唬!這老公什麼時候變得這麼精明,知道家裡有幾個碗。說到這都得從搬新家說起,過往家裡的碗盤都是拼湊來的,從唸書的時候就開始累積,都是不成套的,這次搬家比較慎重,還去買了十個碗十雙筷子十個碟子,取十全十美之意,所以老公就記實了,缺了甚麼東西都記得。

但是啊,平常日,吃飯用餐的人數不多,家裡空著那麼些碗沒用,老婆就把它們派公差去了,上次吃著好吃的蕃茄,收集的種子,放在一個碗裡,吃剩的豆腐乳,也放在一個碗裡,這一擺兩放,碗就湊不成數了。

聽著老公的呼喚,時光好像突然倒轉到從前,我還是一個小孩時,爸爸在對媽媽呼喚,「老太婆,我的襪子到那去了」。童年時,走路不小心常會踢到爸爸的襪子,南部天氣熱,他下班回來,從進門就開始脫襪子,脫衣服,這一路脫,直到他舒服的藤椅沙發為止,所以,不見了襪子,或湊不成雙是常有的事。「老太婆,我記得家裡不只這些叉子,我們買過很多叉子,叉子到那去了」。童年時,因為沒有自己的房子,每隔幾年就搬一次家,搬來搬去的結果是常常不知東西放那去了。

童年的場景再一次搬上幕,想來頗為好笑,原來,這一幕戲,很多家庭都上演著,連電視裡的家庭連續劇也是。2009/2/27

2009年2月27日 星期五

真是好野味

昨夜,下了一整晚的雨,夜裡,蛙鳴不斷。早上,在璀璨的陽光下,草地上一圈一圈的蜘蛛網,網上掛著水珠。

一早起床,踮著腳在土地上閒晃,一則享受春日早晨裡,溫煦的陽光,輕柔的風,還有滿園植物的欣欣向榮。

在不經意之間,土地裡到處都綻放著春意。

去年種的蔬菜,收成已到了尾聲,菜園零落,蜂蝶亂舞,這陣子該吃些甚麼好呢?

走著看著,土地裡每個角落都有欣喜,都招著你湊近去瞧瞧,檸檬開花且長了新葉,楓香也長出嫩葉了,再來是小葉欖仁和青槭,就這麼著東看看西看看,突然發現,在樹下,在花圃旁,在蚯蚓鬆過的土丘上,在凌亂的菜圃中,長出了一株株的野菜,有龍葵,野筧菜,昭和草,雨水使它們嬌嫩青翠,本來不知要採摘什麼來吃,當下心中作成決定,今天就吃野菜吧!

野菜糙米粥,(兩人份)

材料
胚芽米一杯,洗淨泡水
綜合野菜一把
小魚乾浸泡去頭腹,(素食者免)
味噌一大匙

程序
胚芽米水煮至水滾。
起油鍋,輕炒小魚乾及野菜,略變色即可盛起,放入水已滾的米鍋內。熬煮米粥,至米粒微吐,米心已透,將味噌加入拌勻。試鹹度,不夠鹹可再加入味噌或海鹽。味噌加入後,略滾即可熄火。

粥煮得略帶湯汁,不要太稠比較好吃。季節交替,胃口不好適宜。2009/2/24

2009年2月20日 星期五

放學了

當老師還在宣布放學後的功課時,我的心已經不知飛到哪去了,隨手抄下老師寫在黑板上的功課,一下課就背著書包飛奔出校門。沿著學校後門走一歩跳一歩的,過了學校圍牆邊緣,左側有一戶人家,他們在騎樓下擺個小攤,賣一些日用雜貨,文具用品,及小朋友愛吃的糖果零食。有時會有一些特別的商品,譬如小蠶寶寶,或有時會有人在那兒作糖葫蘆,及糖畫。我雖然不見得會去買東西,但跟著同學去逛逛小攤是有的,尤其是有特展的時候,有一次看得入神,竟將外套忘在攤子上就走了,照顧攤子的歐巴桑急急的跑出來,顧不得他的攤子還有一堆的小客人,「小朋友,小朋友,你的衣服忘記拿了」,我回頭看見歐巴桑喘著氣高舉我的衣服,忙跑過去接了衣服,道了謝,歐巴桑又急急地跑回去「顧店」了。

過了小店,繼續走,會經過一排民宅,有一間房子我經過時都是用跑的,因為那房子裡住著一個怪怪的人,他有時會對著人吼叫,但因口齒不清,所以也不知他在叫什麼,那時候的我特膽小,所以也不敢跟怪人打招呼。

到了!到了!在南部艷陽天大日頭下,最讓人感到愜意的莫過於一片樹林,一條小溪。每次放學我都要在小溪旁消磨一小段時間後才依依不捨的回去。小溪清澈見底,可以看見一些小魚小蝦,也曾經在裡面摸出幾顆蛤俐,第一次被吸血虫吸血也是在小溪旁。鄰居的小朋友在小溪裡學游泳,正午的陽光透過樹梢片灑在小溪上,將小溪映照著白花花的,我瞇著眼睛將這一幕景象深深的記下來。

走出了樹林,迎面來的是一片草地,這片草地在螢火蟲出現時的夜晚,可以看到空中草叢裡到處亮晶晶的,那時的我,爲了證明古人在螢光下唸書是可行的,還抓了一袋子的螢火蟲回家,但不知是虫的數量太少,還是眼力太差,實在很難用螢光看書。

過了草地後,家就在不遠的地方了,今天媽媽煮什麼菜呢?還有下午又有勞來哈台可以看了,我可以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真是快樂。

後記: 這條記憶中清澈見底,充滿生意的小溪,因伴隨著台灣的工業化及養殖業的興起,工業廢水及養殖業排出的糞水都流到小溪裡,垃圾也都丟到小溪中,慢慢的小溪的生命力不見了,取而代之是惡臭及髒污,覺得很可惜。成年後再回去看他已不復印象中的小溪了。

上學去

「起床了!上學遲到了」,不知為何,那時候的我早上永遠睡不飽,總要在一連串越來越高亢的呼喊聲中起床,匆匆的刷牙洗臉,隨便吃了點早餐,拎著媽媽摸黑起床準備的便當,上學去。

開門,迎面來的是,早上冷咧的空氣,深深的吸他幾口,好舒服。由這空氣的味道我可以分辨四季的不同,不同的季節,空氣中會混著不同的花香,檳榔花的香氣,樟樹花的香氣,還有相思樹開花時也有一種清香。

那時,我們上學是用走路的,大部分的同學也都是走路上學。同學們從不同方向不同的距離出發,越接近學校就會看到越多的同學。隨著出門時間的早晚,我會選不同的路上學,不趕時間就走小河邊那條路,趕時間就走大馬路。今早起晚了,就走大馬路,在走上大馬路前,先要穿過一些小巷子,我踢著小石頭,走著走著,路口有一間廟,每年酬神時,這廟前廣場會很熱鬧的,搭著布袋戲和歌仔戲的台子,同時開演鑼鼓喧天,好像在打擂台。台上在演戲,台下有一些賣小吃的,燒酒螺,花生糖捲,打香腸,每次繞著小攤販看他們如何做花生糖捲,從一塊大花生糖磚上刨下花生卷子,將這些糖卷子包進薄餅皮中,再灑上一點芫荽,捲起來,看著起勁,從不知道花生糖捲的滋味。

左轉進一條小巷子,兩側都是平房,只有一間是樓房,剛蓋好時鄰居媽媽邀我們進去玩,那時好羨幕他們家有樓梯。巷子左側有一道圍牆,圍牆後面是一間教會,聖誕節時會發糖果給小朋友們。

過了這條巷子右轉再走一段路就會銜接到大馬路,所謂的大馬路,其實只是一條雙線道,有鋪柏油的路,巷子裡面的路都是泥土石頭路。

那時候的我們走路上學時都不是乖乖的筆直地走路到學校,而是東張西望以鋸齒形的方式走路。路的兩旁會有一些舖子,有磨石頭的店舖,將切成長型的花崗岩,以手工的方式將正面打磨拋光,然後在石頭面上刻字。有做線香的舖子,切的細細的竹枝,染成暗紅色,將一端沾上膠水,放到磨細的香粉中,再取出來抖一抖,放到竹篾上曬乾。有賣早餐的,那時我最喜歡看炸油條,將麵糰扭一下拉長入鍋,長度拉到剛好,每條油條都一樣長度,只見油條在炸鍋裡翻滾,變大,不一會,一條香噴噴的油條就起鍋了。

一年,來了一個人,在路邊空地上用竹子搭起了一個棚子,又用竹子做了門窗及隔間。他就在路邊做起竹子加工,升起一個火爐,將切削好的竹材放入火爐上烤,就可將竹子彎成他要的樣子,他做了好多東西,桌子椅子搖籃。又一段時間,他的家人也來了,太太還有小孩,他們就住在路邊的竹子屋裡,並販售他們自己做的竹子傢俱。但不知在什麼時候就沒看到他們了,連棚子也不見了。

每天我就這麼晃呀晃的上學,直到有一天媽媽帶我去買了小腳踏車,上學時不再東看西看,但放學後可以跑的地方也越遠了。

山居筆記 舊作


家後面的這片山林一直吸引著我,清晨和黃昏,從山裡傳來小鳥的叫聲,常見的鳥種有白頭翁及綠繡眼,有時五色鳥及喜鵲也會跑來湊趣。近午時換成熊蟬的叫聲,聲音之大,好像有一群小蟲在那兒齊唱著。到了晚上,蟋蟀和紡織娘的聲音此起彼落。這山好熱鬧,從不孤寂。搬到這兒已經兩個月了,我還沒去拜訪這些小鄰居們,他們卻已造訪我們家好幾次了,我曾經看到螽蟴、蟋蟀、天牛及各種蛾類在我們家後院逡巡,他們都是趨光性的昆蟲,會受到夜間燈光的吸引。 泥壺蜂也在後院屋簷下築巢,雖然還沒有和它們打過照面。

每天清晨,我最喜歡打開後門,深吸一口從山裡吹來的凉空氣,那空氣的味道是甜美的,有時還帶著一股淡淡的香味。這一帶的山區正好位於平地和山地的交界,早晨的風向是從山往平地吹,近午,風轉向了,改從平地的方向往山上吹, 風向轉換之際會有一陣子沒風,到晚上風還會再轉向。

山的材質是砂岩,山上常看到的樹有構樹、山黃麻、黃槿、相思樹及竹子,開花的草本植物則有咸豐草、含羞草及黃色的山菊。

住在這山裡的小動物,除了各式蟲類外,還有鳥類及哺乳動物。聽社區裡的太太說,有一次看到一隻小松鼠跑到他們家後院,而且還吃了他們準備的乾果。 我向來知道這後面是住了一些松鼠,因為有時會聽到他們的叫聲,但晚上時,我也聽到了貓頭鷹的叫聲。

今天趁著天色還早,我決定探訪一下我的鄰居們,唧唧的蟲鳴在我一跨進他們的地盤就嘎然而止,我懊惱我腳下的枯枝,在這些枯枝葉下,看到蚯蚓立的一堆一堆的小土球,還有螞蟻堆的小沙堆。一隻蜥蜴突然跑到我前面,回頭瞧著我,紅色的眼珠前後移動著。花斑蚊的聲音在我耳後響起,他們好像在彼此告知,鮮美多汁的食物來了。繼續吃力地往斜坡上走,想攀著旁邊的樹枝,且慢,這是一株山黃麻,它的枝子看來雖粗,卻是不中用的,如果你想把你身體的重量架在枝子上,那你可得小心樹枝隨時會斷裂。一隻人面蜘蛛動了起來,因為我觸著了它的網了,仔細看著他那巨大的網,在網的下角還看到一隻橘紅色的小蟲,起先還以為是它的食物,後來才知道那是公蜘蛛。繞過它,我繼續往山上走,來到一個比較寬廣的平地,地上跳來跳去的是蟋蟀的若蟲。竹叢旁邊有一條往上走的路,漫步走到路口,一群長腳蜂在那兒鼓翅,我侵入到它們的領域了,它們的巢就築在一株小灌木下,一串舊巢穴在新巢穴下,蜂群護著新巢,這是他們的命脈所繫。

造訪完這些鄰居們,再次聽到它們的聲音就倍感親切,想著他們在幹什麼?當蟋蟀和紡織娘在奮力高歌時,其他的小生物在睡覺嗎?我也覺著睏了,這些聲音還真是很好的催眠曲。

2009年2月19日 星期四

生死一二事

人生,一逕是踏著前人的腳步前進的。活到這個年紀,也陸續看到親人故人在我之前逝去,看到這個我未來也會經歷的過程,(不知道是那天罷了),寫下這些人的故事是提醒著我,有一天,當我遭遇這些事時,當如何跟世界告別。也提醒著我,這一天總是很難預期,如黑夜裡的偷盜,不知何時會到,所以,想作做的事,就去做呗,好好愛自己,好好愛家人,凡事不用太計較。

2006/3/21
晚間,同事打電話來,告知部門中有一個同事在早上過世了,死亡原因據法醫推測是心肌梗塞,因為人已經過去了,家屬不願驗遺體查死因。

當天,部門中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這件事,知道的人莫不動容甚至哭泣,因為這位同事還正當盛年,身體檢查都顯示健康良好,人生才開始按著計畫前行,孩子還小,去年買了新房子,也剛換了一台新車,夫妻倆都有很好的工作,一切看起來是那麼順利。

同事語帶哽咽的說,最近還跟這位同事有一些合作計畫,很難想像前一天下班時揮手道再見的同事,隔一日後竟已天人永隔。根據同事的太太轉述,事發的那天早上,同事還有醒過來,叫了一聲好累,倒頭再睡後就叫不醒了,救護車送醫院後判斷已經死亡,隨即轉送殯儀館。

去年,舊曆年過後不久,母親娘家的親戚籠罩在一片低氣壓中,因為姨媽的獨子在跟癌症纏鬥了一年多後過世了。大前年被醫生診斷出得了肺癌,在接下來的一年中,癌細胞並未被控制,而產生了移轉,根據表姊的轉述,表哥得病後並未放棄希望,一則還年輕,二則上有高堂父母,兒女未成年。他十分配合醫院作各種療程,且改變生活作息,常到戶外做運動,走路,他還笑著跟表姊說,「你看我可以走那麼遠,怎麼像得病的人。」

舊曆年前,病情加重,家人都在忍耐著等待這最後一刻的到來,雖是不捨,但也不忍病人身上的苦痛。姨媽表嫂常常背著病人哭,但在病人面前又要表現出沒事人一樣。過年時家人團聚,表哥想出去到附近的風景名勝區走走,但家人顧及他的身體狀況,婉拒了。年後,因身體不適,被緊急送往醫院,就醫時還是表嫂的兄弟們背著扶著下樓梯,因老舊的公寓沒有電梯。

在醫院時,表哥看到他的主治醫師還笑著說,我看到你就有信心了。主治醫師嚐試著跟家屬溝通,想把表哥轉到安寧病房,但還沒轉病房前,時辰就到了,家屬一一進去到病床前,最後表哥抓起了表嫂的手,依依不捨地在臉上磨著,轉頭看著姨媽,抓起姨媽的手,在自己的臉上磨著,然後握著的手就慢慢地鬆了。

2006/7/22

幾天前打電話回家,爸爸接到的,問了問家中的狀況,寒喧了幾句,爸爸以和緩的口氣告訴我,大姨丈過世了,詳細的狀況他不知道,只知道過世前曾經因肚子痛而送醫院,媽媽在大姨媽家,大姨媽很傷心。

想起大姨丈,就想起他那靦腆的笑容,客氣而小心的他,講話總是慢慢的。精瘦的體幹,黝黑的皮膚,處處流露出農人辛勤農事後,身體的耗蝕。

因長年在土地上消磨,對所有土地上的植物都十分明瞭,時常聽到誰得了什麼病,便摘取一些青草藥送到病人家去,據媽媽說,當年五姨丈肝硬化,醫生都束手無策了,結果吃了大姨丈送去的青草藥,身體就慢慢復原了,現今都八十幾歲了,還很健康。媽媽回憶大姨丈在世的最後幾天,他照常去田地裡工作,今年收成的花生特別的漂亮,過世的那天上午,他從田裡工作回來,因身體不適,便說下午要去看醫生,媽媽正好在大姨媽家,知道大姨丈節省,不捨得花錢多做檢查,便說,「姊夫,看病要多帶點錢」,大姨丈聽了回頭對媽媽一笑,說「有,我有帶一千元」哪裡知道,這一去醫院,就沒回來了,夜裡人過去了,隔天醫院通知家屬要拔氣管。

其實不知道姨丈生病多久了,可能他忍耐的能力特別好,也可能是因為溽暑下收成花生引發的病痛,沒法去追尋原因,因人已經走了,心中實在不捨這個老好人,問媽媽「姨丈痛苦嗎?」,媽媽說因很快就過去了,所以可能沒受太多苦。

我想我會永遠懷念這個在七十歲時還能徒手爬到樹上鋸樹幹的老人,還能跟著漁船到近海捕魚,還能踏著小三輪貨車載著大姨媽去市場賣菜,回程把剩下的菜一一分送親人,他雖然在七十多歲時過世,但我相信,只要他還在,他仍能做任何他想做的事。

「從不抱怨,永遠慈悲」是姨丈的寫照,其實姨丈不需要任何人為他作comment,但懷著孺慕之情的我,就只是記下我對他印象,他的身體力行一直勉勵著我,做人當如是爾,讓人感覺如沐春風。

2008/4/30
表姊夫在上個星期一過世了,未滿五十歲的盛年,留下妻子與一個還在唸小學的孩子。他得血癌已三年多了,一次的健康檢查,意外發現白血球過高,經醫生診斷為血癌,從此更陷入情緒的谷底。

起初時,還懷抱著希望,希望活著看到孩子長大,唸大學。但生活心靈的困苦,折磨著別人也折磨著自己,讓自己終不長命。

鄉下的孩子,兄弟姐妹中就只他唸到高學歷,父母兄弟生活的困頓,想也知道為他帶來壓力。小康之家,領著一份不算豐厚的薪水,還要照顧父母,承擔兄弟的負債,不能盡情的揮灑自己的人生,也是生命中無可之如的事。畢竟有多少人能像戲劇中的阿信,艱苦卓絕,自立自強,一肩挑起重擔,演出一套不失格的人生。

關於金錢的小小爭執在生前就不斷上演著,沒想到死後還繼續延燒。窮的苦其實不可怕,但窮使人失去格調才真叫悲哀。

為自己存些錢絕不是貪婪與小器,不爭氣的親人的不當期待,就讓他去吧,有本事做就該有本事承擔。人生呵!當這一天到臨時,為自己,為家人留下一些美好的回憶,應該不算苛求吧。

2009/2/19
2008/12去醫院作了身體零件(器官)的功能檢查,護士打電話通知我,零件有點異常,如不進一步追蹤治療,恐有不虞,損壞層面會擴大。剛接到電話時,心中是有點不舒服,輪到我了嗎?上網查察零件檢查的procedures(程續),的確,上次檢查的前置作業是有點問題的,某些器官的某些檢查是有條件的,在某些情況下不適宜做檢查,但醫病雙方都忙,無法做詳細的交代。但,即使知道這些,也不能解開心中的疑慮,當下做了決定,農曆年快到了,先過個快樂的年吧。

藉著這次的機會,我好好想了一下,我自己對死亡的看法。
如果死亡機會大於生存機會,我想我會把握最後的時間對我所生活的世界做最後的巡禮,我會與愛我的及我愛的人或寵物共度最後美好的時光,如果還能走,我就盡量的走,還能動,我就盡量的動,直到那一刻到來。如果死亡的機會大於生存的機會,我想告訴我的醫生,不要那麼積極地治療吧,人應該有選擇與世界告別方式的權利

社會新聞曾報導,有一個年輕女老師,發現自己得了癌症,在花費一百多萬治療無效後,宣佈放棄任何積極性的治療,將自己剩餘的錢捐出來,她選擇了一個更灑脫的面對病及死亡的方式。

我不喜歡因病住院而折磨我的家人,台灣的醫院只重視患者的治療,而罔顧陪病的人(不管是家屬或看護)的權利。既然護士的人數無法對所有的住院病人做完全的看護,明明就需要看護人,何以病房內連看護睡覺休息的床都沒有,所以我也不會長時間住院。

說了這麼多,好像是對醫界的告白,醫生的崇高與救病救苦,我們點滴在心,但我期許醫生除了在乎人的身體器官是否正常,也應關心病人的想法。我想重要的不是身體器官而是人吧!我不認為我們的醫生有義務把人的生死扛在肩上,雖然人活著都望生不望死,但死亡既是世界上所有有生命的生物皆須面對的,誰也逃不掉,那麼醫病之間應如何來共同面對這人生的課題呢?

我期望生命可以「好死與快活」,或倒過來說也可以「快死(死亡過程不要拖太久)與好活」,對於生死,我會不會期望太多。

2009年2月3日,聖嚴法師過世了,JS向來仰慕聖嚴法師的丰采,因而心中不捨,但聖嚴法師彷彿早看出了與他有緣的世人的難過,他說「寂滅為樂」,對生死可以如此平常地面對,面對死亡能不亂了套,這是有崇高修行的人啊!至於還有一口氣的我,當加緊學習死亡的學分。

以下引自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1%96%E5%9A%B4%E6%B3%95%E5%B8%AB
聖嚴法師後因左腎惡性腫瘤,開刀將左腎割除,2006年右腎也因嚴重鈣化,腎功能嚴重惡化並引發貧血,必須洗腎,一度住進台大醫院治療,此後固定每週洗腎三次,定期回台大追蹤治療。聖嚴法師在2008年12月31日到醫院接受定期檢查後,發現罹患泌尿道相關癌症,在醫護人員建議下,於2009年1月5日入住臺大醫院進行治療。後於17日當天向醫院請假外出,回到北投農禪寺、雲來寺與祖庭文化館,與信眾見面。因多年腎臟病纏身,台大醫院曾建議換腎,但聖嚴法師仍堅持不換。法鼓山一名法師說:「師父本身對生死有一定的看法,他的佛法觀念就是,色身敗壞是一個自然的結果,不用再去做額外的事情。師父也講過說,他已經那麼老了,換一個新的腎,其實是一種浪費。」

聖嚴法師指示身後不發訃聞、不傳供、不築墓建塔、不立碑豎像、不撿堅固子。儀式以簡約為莊嚴,懇辭花及輓聯。並要確保法鼓山的法脈宗風,凡由他創立及負責的道場,舉凡道風的確保、人才的教育、互動的關懷及人事的安排,都應納入統一機制。國外的分支道場,則以禪風一致化、人事本土化為原則,以利純粹禪法之不墮,並使禪修在異文化社會推廣。

身後並留下一偈:『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

2009年2月14日 星期六

難忘的滋味

難忘的滋味,未必是好滋味。但,不管是好滋味,還是不好的滋味,它都構成了我們味覺的記憶拼貼……。

紹興炒飯
2008年初,寒假剛開始,與JS走了一趟南橫。沿途飽覽山川美景,和精采落葉,順道又走了藤枝森林遊樂區,然後繞道旗山吃廟口小吃。那晚因天氣寒冷,又不是週末假日,人潮冷清,正好看到一攤賣炒飯的,招牌上寫著紹興炒飯,花雕炒飯……..,炒飯加酒好吃嗎?好奇地點一客來吃。正因為因為好奇,所以就站在攤邊看老闆怎麼做。聽我說老闆,可能會覺得他應該是一個中年漢子,豪情地的揮著鏟子,熱切地招呼客人。其實不然,她是一個沉穩的小姑娘,身上的制服說明,她還是一個高中生,而旁邊做招待及打雜工作的是她弟弟。只看她俐落地炒好飯,我接過香噴噴的炒飯,也學會了一道可以當作家常菜的料理。紹興炒飯,一份六十元,好吃不貴。

白米飯兩碗
蛋一顆
豬肉切丁
紅蘿蔔切碎丁
高麗菜切碎
洋蔥切細丁

1. 起油鍋,蛋直接打入鍋內,以鍋鏟快速攪拌成碎粒,鏟起。
2. 起油鍋,洋蔥丁爆香,豬肉丁,紅蘿蔔拌炒,再加入高麗菜,攪拌一下,加入飯,炒成粒粒分明後,再把蛋加入。
3. 起鍋前,倒入兩瓶蓋的紹興酒。(如果希望味道更濃,可以再增加)。

另,把豬肉換成紹興醉雞,滋味更濃郁。

鴨肉飯
每一個社會事件發生時,在媒體熱切地報導下,總會吸引人們的注意力短暫停駐,人們隨著記者報導的角度浮光掠影地攝獵事件的大綱,當新聞變舊聞時,新聞報導落幕了,但社會事件的當事人正開始面臨人生的劇烈變化與重大決擇,有人走過來了,有人沉落了,但,不管如何,事情總會過去。

高雄大社果菜市場旁,一間賣鴨肉飯的攤子,小小的攤子擠身在一整排的攤販中,沒怎麼注意看,還真容易錯過。但好滋味卻不在門面大,小小的場地,擺上三四張小桌子,菜販子,學校老師,學生,生意人,公司員工,都愛在這兒用個簡餐,不只因為因為香噴噴的鴨肉飯,新鮮的魚湯,可口的小菜,還有老闆老闆娘盈盈的的笑意。過往曾因天災造成生活巨大的變動,但一切都過去了,從一個小吃攤重新開始,沒有一點怨天尤人自怨自艾,正看到老闆一家人的豁達。

小吃攤的營業時間,早上四點到下午一點。

難忘的滋味,待續。

2009年2月3日 星期二

物理的第一課


物理是什麼?是課堂上艱深的定理與定律?是力學第一第二第三定律?還是一大堆的推導公式?要怎麼說呢?我個人覺得,是,但也不盡然是。

認識物理,從人與自然界互動的第一個疑問開始。

人何時開始有春夏秋冬四季概念?在同一緯度生存的人們,不論東方西方,都有相對應的詞彙描述四季,當人們開始分辨四時,記錄時間,觀察週期性宇宙星辰變化,人們已經在運用物理的思維探討大自然了。
引自維基百科: Physics (Greek: physis – φύσις meaning "nature") is the natural science which examines basic concepts such as energy, force, and spacetime and all that derives from these, such as mass, charge, matter[1] and its motion.[2] More broadly, it is the general analysis of nature, conduct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how the world and universe behave.[3][4]
遠從天邊的彩虹,宇宙星辰,到生活中的小細節,都脫不開物理,既然物理跟我們的生活習習相關,何以我們要畏懼它遠離它,而不是親近它了解它。

@打雷時要躲在哪裡最安全?
@為甚麼天上的星星會閃爍?但月亮和太陽不會?它們的光線到達地球可都隔著大氣層。
@蒸飯,煮飯,與燉飯,不同的製程對米粒的口感與味道會有甚麼不同?為什麼會有這些不同?
@臺灣天氣悶熱多濕,要怎麼蓋房子才能涼爽透氣又通風?
看,物理可以多麼生活化,在我們進入中學學物理之前,我們已經在運用物理了,省力槓桿,螺絲起子,靜動滑輪,橇橇板與天平,游泳圈與浮力。

我認為,中學學物理,只是透過科學家的論述,再一次看待這些已經發生在我們周遭的事情,或許我們可以不認識力學,光學,電磁學,熱力學,卻已經使用各式省力機械,相機鏡頭,電器手機,冷氣機壓縮機。

學物理,對我而言,重點已經不是知識性的東西,而是運用物理的思考精神,學著用物理的思辨及實驗精神去解決未來的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它的精神可以是朱熹的窮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達至極,也可以是西方的科學精神。

合理的懷疑,找出變因,設計實驗,驗證再現性,歸納分析,結論,這些過程,會經過一系列的思辨與討論,然後獲得知識與定理,這正是早期人們在面對生活中諸多大大小小的問題,包括釀酒製醋燒窯製陶所採取的方法。

我們可以這樣學物理,學校理很多課程教我們很多艱深的知識,殊不知,不是所有的小孩都要進高等學府作博士教授,但所有的人一定要面對的卻是生活這門學科。種田的農夫要如何改善土壤性質及耕作技術以穫得品質優良產量高的農產品,工廠裡的工程師要如何改善製程找出問題,行政單位要如何合理化流程增進效率避免流弊。我們可以這樣學物理,應用學物理的精神在其他更為生活化的應用上,鍛鍊我們的大腦,產生創新的思維。

物理不是只在教科書裡,物理無所不在,在天上,在地上,在空中,在水裡,在你我的工作生活中。

不景氣,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全球金融海嘯來襲,不景氣,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有一位親人,在農曆春節時碰面並聊到經濟不景氣的事情,他本人在公家機關任職,配偶則在工廠工作,最近配偶任職的企業開始減薪裁員休無薪假,對此,他顯得坦然自在。他說最大的原因在於他們家沒有負債,沒有任何貸款,他們有一間花了兩百三十萬買來的小房子,足夠一家四口棲身,此外手邊也有一些現金,可以應付突發的狀況。

從前的同事們也有一些因這波金融海嘯而受到影響的,問其原因也是因為過度樂觀,投資不少錢在房地產(上千萬),還背負了貸款。

可見得是,合宜的資產配置是度過風險的最好方法。資產配置平常就該做,不待金融海嘯才做,而且不應只配置正的資產,也要配置負的資產。負債也是一種資產,只是它是負的,所有的信用貸款應合併銀行裡的存款定存計算(容易變現的股票基金債券亦可,但價值是會變化的),才是你在面對金融風暴時可以活用的現金。 尋常人只注意自己有多少資產,鮮少注意負債,其實資產和負債應常常放在一起檢視,也要常常重新估價,不要逃避,這也是「富爸爸窮爸爸」一書裡告訴大家的觀念。

這位親人只是勤儉的中產階級代表,面對金融海嘯,他做好了準備。舊日的同事收入雖也不差,但他尚未準備好,因此承受極大壓力。

終有一日,金融海嘯會過去,人們仍將繼續生活,我們從中學得甚麼?又甚麼是我們可以當作是寶貴經驗,傳承給下一代的?我個人的認為是不要負債,合宜的資產配置,儲備足夠應付兩年生活費的現金,確實記生活的分類帳。

金融海嘯好似地球的四季,人間的颱風,景氣有榮枯,地球上的生物也有春夏秋冬,像含著水的田螺一樣,冬天總會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