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了!上學遲到了」,不知為何,那時候的我早上永遠睡不飽,總要在一連串越來越高亢的呼喊聲中起床,匆匆的刷牙洗臉,隨便吃了點早餐,拎著媽媽摸黑起床準備的便當,上學去。
開門,迎面來的是,早上冷咧的空氣,深深的吸他幾口,好舒服。由這空氣的味道我可以分辨四季的不同,不同的季節,空氣中會混著不同的花香,檳榔花的香氣,樟樹花的香氣,還有相思樹開花時也有一種清香。
那時,我們上學是用走路的,大部分的同學也都是走路上學。同學們從不同方向不同的距離出發,越接近學校就會看到越多的同學。隨著出門時間的早晚,我會選不同的路上學,不趕時間就走小河邊那條路,趕時間就走大馬路。今早起晚了,就走大馬路,在走上大馬路前,先要穿過一些小巷子,我踢著小石頭,走著走著,路口有一間廟,每年酬神時,這廟前廣場會很熱鬧的,搭著布袋戲和歌仔戲的台子,同時開演鑼鼓喧天,好像在打擂台。台上在演戲,台下有一些賣小吃的,燒酒螺,花生糖捲,打香腸,每次繞著小攤販看他們如何做花生糖捲,從一塊大花生糖磚上刨下花生卷子,將這些糖卷子包進薄餅皮中,再灑上一點芫荽,捲起來,看著起勁,從不知道花生糖捲的滋味。
左轉進一條小巷子,兩側都是平房,只有一間是樓房,剛蓋好時鄰居媽媽邀我們進去玩,那時好羨幕他們家有樓梯。巷子左側有一道圍牆,圍牆後面是一間教會,聖誕節時會發糖果給小朋友們。
過了這條巷子右轉再走一段路就會銜接到大馬路,所謂的大馬路,其實只是一條雙線道,有鋪柏油的路,巷子裡面的路都是泥土石頭路。
那時候的我們走路上學時都不是乖乖的筆直地走路到學校,而是東張西望以鋸齒形的方式走路。路的兩旁會有一些舖子,有磨石頭的店舖,將切成長型的花崗岩,以手工的方式將正面打磨拋光,然後在石頭面上刻字。有做線香的舖子,切的細細的竹枝,染成暗紅色,將一端沾上膠水,放到磨細的香粉中,再取出來抖一抖,放到竹篾上曬乾。有賣早餐的,那時我最喜歡看炸油條,將麵糰扭一下拉長入鍋,長度拉到剛好,每條油條都一樣長度,只見油條在炸鍋裡翻滾,變大,不一會,一條香噴噴的油條就起鍋了。
一年,來了一個人,在路邊空地上用竹子搭起了一個棚子,又用竹子做了門窗及隔間。他就在路邊做起竹子加工,升起一個火爐,將切削好的竹材放入火爐上烤,就可將竹子彎成他要的樣子,他做了好多東西,桌子椅子搖籃。又一段時間,他的家人也來了,太太還有小孩,他們就住在路邊的竹子屋裡,並販售他們自己做的竹子傢俱。但不知在什麼時候就沒看到他們了,連棚子也不見了。
每天我就這麼晃呀晃的上學,直到有一天媽媽帶我去買了小腳踏車,上學時不再東看西看,但放學後可以跑的地方也越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