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野性

昨日,去到一位朋友家做梅子加工,正做著,聽到一群狗狂吠,因為聽到狗的哀鳴,急忙衝出去看,看到三隻狗正圍著朋友的狗做body contact,發出悶吼的聲音,團團圍繞,時不時開口,朋友的狗哀鳴著,我們立即大聲趕狗,狗群不理我們,我們做勢揮舞,狗群才不甘散去,他們又迅速加入他們的夥伴,這群狗共有六七隻,同屬一個主人,其實狗的主人,距離我們也不遠。放了朋友的狗,這群狗又有了新的目標,這次是一隻還在哺乳中的小狗,約三個月大,他們圍攻他,小狗連哀嚎都來不及,瞬間被狗群的利齒撕裂,肚破腸流。狗的下顎非常有力,我們家的狗,也曾被外來的狗攻擊,瞬間,右後腿的肉被連皮帶肉撕下來。

小狗被攻擊死亡,狗群隨主人揚長而去,隔了好一會兒,母狗才趨近小狗的屍體聞聞嗅嗅,狀甚哀戚。看到我們走近小狗,他又膽怯的離去,卻又不時回頭,原來他是一隻流浪狗。

看到這一幕,我們甚為生氣,無法接受對生命的不尊重,但,狗群不會跟你講人道,因為他們沒有人類的文明進化,他們還停留在他們野性搏鬥的素質裡,沒有所謂的法律與警察的約制,利齒與力氣就是他的求生本錢,狗兒們沒有殘忍這個字彙,因為這是野性的世界。

每個星期一都到社區活動中心作太極導引,這是一種扭動肢體很緩慢的運動,因為動作緩慢,人的其他感官就與周遭有了互動,我聽樹梢的風聲,聽枝頭的鳥叫,看看周遭有什麼我平時沒看到的東西,我看到對面的天主堂,那是一間歐洲人為了傳播基督教向偏遠國度邁進的年代所建立的,與彼同時,尼采佛洛伊德榮格的心裡分析也開始萌芽。這是一間很簡單的天主堂,平時四周靜悄悄的,沒有人聲,庭院裡疏疏落落地種了一些樹,透過樹梢,我看見白色的十字架聳立在教堂屋頂。十字架是所有基督教的圖騰,也是基督的象徵。但是,它其實是一種行刑的工具。在遠古,人類剛跳脫蠻荒世界,開始有了群落與國家,他們也有他們的法律,那時的律法非常簡單,一塊石板, 一塊石碑就可以寫完。對於法律的背叛者,他們可以處以非常嚴厲的刑罰,十字架就是那時在羅馬行省,猶大以色列一帶的刑罰工具。我不知道現代人配帶十字架是否曾想到這種苦刑所帶來的痛苦,但光看人折磨人的手法,我可不認為人比狗能文明多少。


文明和平與野性,看似極不相同,卻互為表裡,存在著極脆危的依存關係,逼到極端,就撕破臉了。為什麼我們要尊重法律,文雅地說,是尊重文明社會的規範,人與人互相尊重,直白地說則是,我不想再跟你比力氣和拳頭。

2014年3月22日 星期六

關於服貿

  • 以下是LoCa在FB上回應一位年輕朋友的Po文,因為年紀虛長,總喜歡講以前的經歷。
  • 謝謝廖瞇這麼認真的看條文,認真仔細才是理性的發端,我喜歡這樣的對談,才不會陷入為反而反的情緒。

    所為協約與行政命令,談協約是位階對等的兩個主體才能談協約,中國與台灣。行政命令則是國家對下層的公務人員及人民,這是我的理解。

    業者為服貿背書是很可以理解的,早期台灣人去大陸打拼,很多人都鎩羽而歸,有些人則無法再返故鄉,那時候的說法是「誰叫你們要去」,或是無奈的總統喊出「戒急用忍」。但業者也說,人家日本人,歐美人要去異地打拼,國家都會幫業者鋪路,不管是法令,或是資訊,或是協議,沒有國家與國家的對等立場去談協議,這些業者就只是暴露沒有保護傘的保護下單打獨鬥。這位喊出「戒急用忍」的總統沒有把握第一時間點跟大陸談,錯過了第一時機,那時大陸缺資金,是最好的時機,接下來的總統外交人緣不好,他的外交部長還說新加坡是鼻屎,雖然那時我也很不喜歡新加坡對我國的態度,只是接下來國家的外交狀況就是不好,那時我們流行做國民外交。那些年連菲律賓欺負我們的漁民,我們的總統也只能在總統府內威嚇威嚇,拿不出一點辦法。

    當年台灣人太會賺錢了,甚至引起美國總統柯林頓的注目,301法案逼我們要降關稅,這樣我們對國內業者的保護就下降了,逼得某些產業不得不外移。華人世界那麼打拼的結果就只是讓歐美人欠我們一大堆錢,時不時的逼我們買他們的東西,軍火、糧食,當然還有核能廠。

    301之後,這些國家又說,你要賣我們東西,就要加入我們的圈圈,於是WTO就出來了,政府為了保護國內產業,犧牲了農業,讓原本就已經蕭條的農村更形落寞,但大部分的農業人口都是年紀偏高的人,他們領領老人年金休耕補助,回家含飴弄孫也就罷了,但有心從事農耕的小農就更形辛苦。還好最近環保意識抬頭,農耕的方式,也是一個主題,讓更多人來支持這一塊。

    再回到服貿,其實以服務貿易來說,我不認為台灣人會比輸,服務是要在更自由的環境下才能做好服務,綁手綁腳能做服務業嗎?台灣未來希望更美麗,杜絕汙染性的產業,環境乾淨,那就更要做好服務業,難道我們沒有信心做好嗎?

    如果我們把視野再提高一些,就會觀察到台灣這幾年的空轉內耗,都是兩黨互鬥起來的,更明顯的對立起自319槍擊案。對於我這個老百姓來說,誰做總統都一樣,重點是相忍為國,像革命先烈黃興,很少人知道他才是在中國國內實際運籌帷幄推翻滿清的人,他把榮耀功績讓給了孫中山。像美國總統競選人高爾,他實際的得票數比布希高,但因為美國人的選舉制度,他以些微之差落敗了,他放棄驗票。如果我們知道選戰是怎麼打的,這其中的辛苦,背負那麼多人的期望,就會知道這放棄有多麼不容易,它不是只是個人的放棄。

    由徐巧芯貼上來的連結,(我之前不知道他是國民黨青年部的團長),我覺得她是很認真的人,任何一個認真的人,我都會很仔細去看她的論調,因為認真也是一種負責。由她所附的公聽會場面,那些立委,那位主持者,你們覺得他們認真嗎?而他們是我們國家政策的審核者耶。我覺得他們已經像之前我們所推翻掉的老國代,那些萬年國會,這些老人只是習慣於他們所走的路,他們的慣性思維,怪不得任何總統上來都推不動,因為他們的表現已經讓他們自己看起來是大石頭。認真審查服貿,不合適就退回,展現國會的風範,而不是推拖。

    馬政府在中華民國政府也只是一個過渡,他的施政未來自會有評論,但任何一個總統選出,應該都是背負使命的,他的工作就是改革與開創,如果沒有總統,我們國家也是有事務官可以運作,那為什麼我們還需要有總統?如果他只是跟人民做對。而且總統一任四年,不好頂多換掉,但這些議員和立委卻可以一直做,如果總統的改革跟他們利益不符,想想,他們會怎麼做?

    關於服貿的內容,我可以理解,任何一個協議都像跳探戈有進有退,WTO也一樣,有些人的利益可能會被犧牲掉,但這就是人民團體啊!或是我們就不加入這個人民團體。例如WTO的談判讓台灣酒價飆升,那時還有報紙評論有愛喝酒的人因為酒價高,結果去喝私酒喝到死亡,結果前幾天我去曲禾酒莊也讓我意識到一件事,事情的發生不只有壞的面向,人類命運的走向總朝向非零和,因為酒價提高,台灣私人造酒也有了契機,因為有了利潤。

    至於程序,或許台灣民主的方式也的確到了該檢討的階段了,兩黨不和諧,府會不和諧,都會影響國家的前途,或許應讓人民公投更方便些,讓人民決定國家的未來。

    寫這麼多,真是抱歉了,尤其是大貓肚子已經餓了,就此停筆吧!有機會再談。

2014年3月20日 星期四

歷史的腳步二

歷史的腳步總是搖搖晃晃,跌跌撞撞,今日的過程,明日的歷史。歷史出乎人性,所以總是重演。

根據司馬遼太郎短篇小說,江戶幕府末年,天下進入紛亂期,又有黑船來叩關,叩關者不像之前的荷蘭人、葡萄牙人,願意配合幕府規定,說白的,挑釁幕府權威來著。想當然爾,京城輿論譁然,江戶因為在德川幕府的眼皮子底下,又是德川的老巢,所以不像京都那麼紛亂。但就算如此,江戶也還是發生了櫻田門外之變,暗殺了幕府大老兼彥根藩藩主井伊直弼。那個時候暗殺頻仍。

說到天下紛亂,除了各地藩主嗅到天下歷史又走到一個轉變期,這些藩主們知道有轉變就要抓緊機會,藩主們也在押寶。又同時,藩主底下的能幹家臣,也開始找尋他們的機會及著力點了。在這些藩主又或是幕府本身的挹注下,以及這些家臣的籌畫下,一些原本就潛藏在德川幕府治下的不穩定因子就開始紛亂了。

說到這些不穩定因子,就要說到西元1614~1615大阪冬夏之陣後,德川家康獲得最終的勝利,1615年元和偃武,天下進入一個比較和平的時期,有些城池被拆了,有些藩主被裁撤,當然武士們也漸漸地失去他們的天職,打仗。這些失去戰場的武士不是刻苦地守著一個下層武士的官銜過日子,或是脫藩成為浪人。他們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及武藝,他們不甘於他們的尊嚴失去,德川末年,這些武士在京城遊蕩,因為年青,也不時滋事。為了維護京城治安招募的新選組,後來自己就是亂源。打著尊王攘夷口號的志士,也忙著打架滋事,消滅異己。這些武士有的糊塗,有的清楚,有的知道自己糊塗,有的不知道自己不清楚,京城風聲鶴唳,人人命在刀口。

這些浪人分處於擁幕府(當局政府)與反幕府的聲浪中,彼時「攘夷」變成一個藉口,因為德川幕府在美國黑船壓境後,外國勢力層層進逼之下,審時度勢,認為應該開放通商口岸,而這一個權宜之計被視為示弱,成為一個反幕府的理由,當然他們不說反幕府,他們說尊王(天皇)攘夷。在幕府與長州薩摩軍的短暫戰役之後,德川幕府放棄了,終於將「大政奉還」給天皇,孰知,新政府開張的頭幾件事中,就有開放日本門戶與外國通商的政策,其實這主張原本就是德川幕府當初的主張,被有心人用為藉口推翻德川,巧的是推倒幕府的主力長州薩摩藩,在新政府成立後,被延攬入閣的也多是他們的人,明治維新三傑,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均為薩摩藩及長州藩的家臣。由江戶幕府過渡到天皇,一群人掌權了,一群人失勢了,對於國家的治理真的有很大的差別嗎?舊幕府真的如此不堪嗎?還是有其他因素?在司馬遼太郎短篇中「最後一個攘夷志士」,就是講述這樣一個背景下的故事。

讀司馬遷的史記菁華錄,司馬遼太郎的歷史小說,總是不勝唏噓,但更痛苦的是當你從歷史故事中醒來後,你所預知的一切。

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

談核

談核
村里的一位老師說,核四廠生產的電力只佔台灣電力供應的4%,為什麼我們的政府要為這4%的電力,興建一個具威脅性的電廠。另一位老師說,只有佔這麼少的電能,卻要興建它,是因為政府屈服於美國GE的壓力下。村里的另一位居民則說,台灣根本不缺電,他進一步說,新聞裡××官員承認在馬英九總統施壓下,他對外界說了謊,台灣根本不缺電,蓋核四廠是不需要的。

日本311海嘯福島電廠核災後,世界各國更加緊非核家園的腳步,但說歸說,光看德國政府因確實逐步朝向停核能發展,電費已上漲44%,這樣的結果讓許多想要停止使用核能的國家卻步。雖說目前國內反對使用核能的民間團體紛紛以反核為訴求標準,但作為一個老百姓,我倒是很想跟我們政府官員談談核能(談核),我覺得核能的議題走了那麼多年,在執政者和人民團體之間沒能取得一個共識,很大的一個因素是各唱各的調,而且是極不和諧的調,大家都只看到自己的問題及訴求,但是如果我們不設身處地為對方想想,那麼就沒有共識,沒有共識就沒有談判的平台與空間。另一個考慮的因素是,過往執政當局總是以專業執政者的姿態來對應公共事務的問題,這其中為了效率總是忽略了民眾的意願,期待我們的政府,未來能廣開辯論之門,讓有識之士能有一個參與國事辯論的平台。

維基百科 各國的核能狀況

台灣核能發展起自蔣經國時代,核能這種能源撇開核廢料的處置問題,它比較不會製造空氣汙染,還有它方便運輸儲存。水力風力太陽能因天候關係有其不確定性,而火力的能源雖可以儲存,但體積龐大。台灣曾經有一次因天候的關係,天然氣的運輸船無法輸運,差點斷氣。作為一個現代國家的指標,就是能源穩定供應,如果能源不穩定,工商業也無法發展,還記得那時政府喊產業西進或東進時,廠商的評估是什麼,那時很多產業要前進的國家,連供電都不穩定,這樣的電力品質,是很多產業無法駐足的。

讓我們想想,為什麼政府不敢放棄核能?民間的反核,其實很容易理解,不安全,那政府呢?政府提出了那麼多理由,看起來影響最大的,似乎在於經濟成長率,那麼我們是否就可以去想想如果經濟成長率下降會怎麼樣?它下降的結果是不是我們人民可以接受的。要看這樣的結果發展似乎不難,日本已經經歷了二十幾年的不景氣了,但日本社會卻不是一般社會的好借鏡,因為他的國民自制度高。如果我們國家跟他們一樣,我們的社會會變成什麼樣?

或許我們可以再想想,GDP下降的結果,政府稅收會減少。那麼是否政府就請量入為出吧,依我這小老百姓的腦袋去想就是這樣,這樣就讓我們更清楚的知道把錢花在重要的事情上,猶如老百姓家裡不會買一堆沒有用的東西,政府也不會亂花錢去蓋蚊子館蒼蠅館之類的。如果GDP成長下降會影響民生收入,那麼就讓有錢的人花錢救經濟,也別忘了也要贊助藝術工作者。沒錢的人就玩省錢大作戰,順便節能又減碳。如果這個社會不仇視有錢人,不輕看沒錢人,司法對每個人都保障,大家都能自尊自重,那麼就算GDP成長下降,社會也不會大亂,或許台灣可以做到這步,但政府願意試試看嗎?

我覺得要讓執政者做到廢核,很重要的一個因素也在於人民,人民你要的是什麼?方便舒適的生活。無缺的電力。便宜的電力供應。電力供應無遠弗屆。經濟成長要能保四保五保六保七保八....。如果人民你要的是這些,無怪乎我們的政府更不敢廢核了,因為這根本是衝突的。如果人民說,我可以接受電力反映成本漲價。我可接受家庭中電力不足時的停電。如果人民說,偏遠的山區可以自備發電機或太陽能發電,那麼高壓電塔就不一定要拉到山上去,讓野地生活就要像荒野一樣美。我們可以想很多辦法,而不是只有反核和擁核這兩種議題,如果人民能跟執政者一起想辦法,那就是建立共識的開始,如果有了共識,相信就會好辦事。那麼,是不是可以讓執政當局和我們一起敞開心胸開始來談核吧!

關掉電燈,走出戶外,夜晚月空明媚,涼風習習,何需冷氣電扇。關掉電視,耳根清淨,心暢神怡。停掉電動,與書交心,與人交友,找回作為人的價值。減少用電,便是與家人與大自然親近的開始。

P.S.家庭節約用電可以從電器類省電開始,舊冰箱有沒有漏冷,可以用手探探膠條的四周有沒有冷氣外洩,如有,可以請服務站人員來檢修。購買電器請注意環保節能標章。外出時,開水熱水器請關閉。如果可以,盡量用瓦斯煮飲用水再灌入保溫瓶內保溫使用,這樣就不用一直使用電熱水壺,一個月可以省一百多元電費呢!盡量用掃地擦地來維持整潔,吸塵器只用在溝縫之處,甚至也可以用小刷子來清潔。房屋的座向格局以及窗戶的開窗方式可以讓房屋冬暖夏涼。多種樹,它是大自然裡的冷氣機。當人們懷著謙虛的心從自身開始檢討生活的方式,會發現良好生活品質的提昇就存在簡與儉的生活態度裡,不要讓外在的宣傳廣告來告訴你需要的是什麼,它們向來與真理相距甚遠。

中華年國行政院主計處
大陸整理的台灣GDP表格

2014年3月12日 星期三

由關廠勞工逾貸訴訟一案,看政府施政的不一致性。

雖然關廠勞工逾貸案最近已落幕,當社會輿論一面倒地偏向惡性關廠勞工,我倒是很想探討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過去台灣工廠惡性倒閉的事件不少,為什麼它會成為勞工問題的焦點?為什麼政府不乾脆好人做到底,這裡面是否有公平性的問題?台灣當年的關廠勞工總數有多少?他們也都獲得妥善對待嗎?我自己的親人也曾面臨工廠結束營運,雇主遣散工人的命運,為了這個探討,我還打電話求問雇主發了多少遣散費,結果是七萬多元,且雇主沒有積欠工資情事,但以那時的勞保退休制度,當然沒有退休金可發,因為這位親人未達退休年齡卻也將屆,後來因為台灣很多工會也可以加保,所以最終在某工會退休,現在是領勞保的月退俸。

而我自己從勞動場所退職下來時,那時正在勞保新舊制轉換期,但是不管是新制或是舊制,我都領不到半毛退休金,雖然在那之前我已繳付了十五年的勞保費,因為我是自願退職,又未屆齡,所以不符請領規則。關於勞保的退休制度請參考以下資訊,勞退新制與舊制。

根據我查詢那時的勞保制度,的確很不完整,而且存在著勞雇及世代的不公平性,甚至缺失,像雇主提撥勞工退休金的這一部分,它並沒一個獨立於雇主之外公設的帳戶,雇主有沒有如實提撥也要靠勞委會監督才能落實,這件關廠勞工的事件就是當年政府監督不落實法令不周備所導致的結果,因為1997年人數多,事件大,為杜攸攸之口,才跟勞工之間有協議,金額小於100萬,政府代墊,再代為求償。這樣顢頇的政府,用這種方法要勞工封口,也凸顯出我們的政府一直在作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有遠見的事。如果政府只對這一千多名勞工賠償,那還有一些規模較小的廠,它們的勞工怎麼辦,他們的退休金呢?就因為政府無法對更多的關廠勞工有交代,所以他說這筆錢只是周轉金,要償還的,當然前提是向雇主要不到錢的情況下,結果我們台灣的政府真的要不到錢。

但當年向政府借錢的勞工知不知道這錢是要還的,肯定有些人知道,因為他們還錢了,那還有些人呢?有可能是真的很貧困,那麼就該請社會局介入,不僅不該要錢還要撥社會救助金。但有沒有的狀況是其實他有家產也不缺錢的。我期待的是我們的政府在作事情上守法第一,因為它也確保了大家的公平,在這樣的前提下,為了讓社會和諧,也把我們繳付的稅金拿一些去幫助弱勢的人,但絕對不是打迷糊仗。這次的事件中有拒繳抗爭的,可以退還錢,那些五年前就返還金錢的反而不得退還,這是什麼作法?我無法理解。那還有其他更早之前的關廠員工呢?中南部可多的是這樣的小廠,他們是否也可受政府這樣的眷顧?

關廠事件的報導也缺乏系統性的數據,或許是我們的政府不願公開透明以顯示失業勞工的情況,這也是某種不願意面對的真相。

十六年前的關廠勞工事件整體而言對勞工界還是有正面意義的,因為催生了後來的失業給付,勞保新制,積欠工資墊償。從1997年到2005年法令上路,這段時間也走得很久,想來是私人企業主與勞工局之間多有評量吧?但奉勸勞工界的朋友,辛苦工作之餘也要了解自己的權益,雇主積欠薪資要主動向勞工局申報,因為你的申報數據也是請領條件。還有個人帳戶制似乎不脫以往的大水庫模式,只是這筆錢從私人轉到勞退基金,那麼勞退基金的營運方式也要去關心一下,似乎我們的帳戶上沒辦法顯示我們繳多少,雇主為我們繳多少,總金額是多少,若果,這樣的帳戶也只是徒具形式。

….勞工們爭取的應該是他們的「權利」,也就是因為政府怠惰導致雇主可以惡意關廠跟未提撥準備金,使其無法受償相關的勞動債權。簡單講,勞工在這裡要求的是「討回」他們的血汗錢跟辛苦錢,怎麼會是請勞委會借錢給他們?如果硬要說雙方有「消費借貸合意」,這裡的依據只有「書面契約」而已,但這種完全去脈絡化的解釋方法,根本不符合民法98條的意旨。
…. 既然雙方沒有訂立消費借貸契約的合意,為何還是簽訂了這個所謂的「消費借貸契約書」?本文認為這個消費借貸契約書根本是是勞委會與勞工「通謀虛偽」下的產物,而目的是要隱藏真正的法律關係。首先就勞委會這方面來看,這種透過訂立「民事借貸契約」的作法,勞委會似乎得到了一個撥款的依據,而「民事借貸」這個名義,也讓勞委會避開了因為自己的怠惰導致勞工無法向雇主求償這樣的責任問題,也就是這時勞委會不是「有責者」,反而變成以借款的方式安定勞工生活,讓他們暫時度過難關的「協助者」。就本文來看,這就是行政機關濫用私法手段規避自己行政責任,即所謂「行政避難到私法」的「經典手法」!


關廠勞工逾貸訴訟結果

惡性倒閉影響層面

我們的國家保險機制
公務人員退撫基金簡介
軍公教三類人員退撫基金撥付佔收繳比例趨勢圖
我國的勞動保險
勞退新制簡介
勞工退休準備金,舊制
勞工新舊制之間,(我選了勞退新制後,舊制年資就不見了嗎?我可以要求老闆先結清舊制年資退休金嗎?老闆可以不同意嗎?)
勞退Q&A

2014年3月5日 星期三

電影「為愛朗讀」觀後感

這部2008年出品的片子,光是中文的片名就很吸引人,一直無緣得見,直至最近。

故事敘述一位還在就學中的15歲德國少年,一次在放學的途中病倒,一位美麗的婦人幫助他並送他回家,當時路上還有積雪,天冷還下著雨,大家都想窩在家裡的時刻。

少年和婦人有一段跨齡之戀。婦人沒有親友,一個人棲身在破舊的小公寓中,從事著公車剪票員的工作。那時剛過二戰,街道仍然可見戰後的殘破,婦人的簡陋的小公寓內,依舊燒著煤取暖烹煮。

婦人與孩子享受著當下的生活,但她的過去像一道黑幕,因為戰爭,這也是很尋常的。婦人喜歡讀書,她總要孩子為她讀書,她非常享受讀書的樂趣,也常常沉浸在故事內容中。

他們的愛情起於積雪的春天,雪融後繁花盛開的春天,以及炎熱的夏日,然後婦人就不告而別了。這以後,憂鬱早熟的少年,埋首學業,再見到他時,已是大學法律系優秀的學生了。

一日,系上教授帶他們去旁聽一場戰犯審判的訴訟庭,那是針對二戰時納粹集中營的戰犯審判,有六位女性集中營的看守員待審,在那裡,Michael看到了久別重逢的Hanna,難堪的是竟然是在這樣的場合下重逢。Michael在情緒激動的狀況下專注地聽完審判。指證Hanna的是集中營中兩名存活下來的猶太母女,女兒出書寫下集中營的悲慘日子。另外五名納粹看守員也把罪責推給Hanna,說她是領導者,集中營的報告書都是她寫的。法庭請Hanna書寫以便核對筆跡,Hanna猶豫一會兒,然後放棄了,她承認她是領導員。

Michael看到庭上的判決文,看到被千夫所指的Hanna,被猶太人仇恨,被沒有經歷戰爭的青年人所唾棄,法官既是法官,也是質詢者,他們在猶太人面前,在群眾面前,慷慨陳詞,彰顯當年集中營看守者的不義。Michael痛哭了,只有他了解Hanna,她不壞,甚至善良。作為一個集中營的看守者,她只是在盡她的職責。Michael也知道一個祕密,Hanna是個文盲,她根本不可能寫報告。一戰後,德國民生凋敝,在那個時期出生的Hanna並沒有受很好的教育,她不能讀寫,但是當年的猶太人,因為生活優渥,有良好的教育,所以Hanna請猶太人的小孩幫她朗讀書籍。

Hanna被判終生監禁。Michael背著一個本可作證人但沒有作證人的秘密,從此他的人生更封閉了,當時的他懼怕什麼呢?正義的慷慨陳詞嗎?

Hanna在監獄中服刑二十幾年後假釋出獄,但她沒有出獄,她舉目無親,二十幾年的牢獄生活讓她無法再進入社會,而出獄後她最不願意面對的是Michael,所以她自殺了。

看完這部片心中一如預期的沉重,如果要說人世間的救贖起於寬恕與慈悲的話,那麼仍繼續堅持仇恨的人是沒有救贖的,復仇並不能讓任何人得到救贖,這是我的感悟。


http://blog.roodo.com/crown_blog1954/archives/8382627.html
我很喜歡這張劇照,中年的Michael眼神中的執著和篤定,對照年青時的Hanna,Hanna的眼神是蒼茫,看向沒有未來的未來。戰爭讓很多人受苦了。

2014年3月1日 星期六

四季的轉換 2014/2

寒假時,含笑花開了,在暖暖的冬陽裡,它散發著甜甜的香味。

桂花從過年前就一直開到這會兒,傍晚黃昏,滿樹的桂花散發濃郁的香氣。

楓香的嫩芽陸續長出,才一個星期,從嫩綠到深綠色都有。楓香開花時,有一股酸酸甜甜的香味,那天真想嚐嚐它的嫩芽,是否也如此酸甜。

檸檬的花苞含著,有些也迫不及待地提前開放,再一陣子,它濃郁浪漫的香氣將在南風中放送。

這個季節啊!香滿園。

香字,禾日也,禾草在陽光下發出的氣息曰香。原來中國人造字是這麼地與大自然息息相關。

桑葚的莓果也出來了,上面開著白色的小花。

桑葚的果實滋養著小鳥,不久它們就可進入繁殖季了。

這個季節也是枇杷收穫的季節,最愛站在樹旁解開一個一個套袋,像中獎似的大快朵頤。

冬天種的高麗菜,芥菜已開始採收了,今年種得晚,為了要去日本,12月才開始種,錯過了土蜂繁殖的季節。土蜂築巢時,會到池邊吸一口水,到泥土地上將水吐出潤濕泥土,再將搓成的泥土丸運回築巢處,築成一個一個相連的巢,牠築的泥土巢總是與建築物相連,因為泥土脆鬆材料,不耐風吹擺動。土巢穴室會放進軟體小蟲,這些青蟲是土蜂寶寶的食物,而且是新鮮的。所以高麗菜芥菜種在這個時節,有土蜂幫你抓蟲。

今年種菜的方式是一畦灑播的白蘿蔔,一畦穴植的高麗菜及芥菜,剛開始還是小苗時,還很認真的幫高麗菜、芥菜除紋白蝶的蛋,白蘿蔔則是除蟲,紋白蝶下蛋時也有考慮障眼法,他會在葉子的背面,甚至葉子的基部下蛋,當菜長得夠大時,較喜歡縐葉的蘿蔔葉、芥菜葉更甚於高麗菜葉,因為高麗菜葉比較光滑,很容易發現蛋及蟲,但已經被咬得爛爛的菜不在此限。
 蘿蔔葉上的青蟲

 旁邊的高麗菜沒事的沒事

爛葉高麗菜則是一蹋糊塗,滿目蒼痍要找蟲還真不易。

 早期村民的老屋

光與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