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8日 星期五

坂上之雲 觀後感


以司馬遼太郎的小說為底本,描述的是一戰前後,日本及世界的變局。

那個時代(明治),對日本來說,就像坂上之雲(斜坡上的雲),風起雲湧,變動混亂。在國內,面臨幕府倒台,統治權交替,中間的武士階級崩落,新的秩序建立,新的機會創造。在國外,有西方人的黑船示威,要求開國,新的合約和法規還有待研究。人們看到坂上亮麗的雲,似乎努力爬上斜坡就可觸及,然而斜坡之後是什麼,不會有人太在意,因為大家都走在斜坡上,走在同樣的道路上,而那雲,代表著希望。

日本面臨變動時代,其它亞洲國家亦然。俄羅斯,韓國,中國,南亞諸國,中東,鄂圖曼….。然而歐美各國家的政體,已先亞洲一步,破蛹而出,羽化成蝴蝶。

中國這個古老的文明,歷經數代帝國官僚統制,拖著數億貧窮人口,沒有歐洲政治版圖的風雲詭譎,缺乏刺激,又兼國家本身面臨內在的壓力,更是疲於應付外來的變化。

因為帝國龐大(天高皇帝遠),國家法律管不到之處,以仁義道德及家規家法做統治方法,在這個時間點對上了西方強勁的國家,他們不只船堅砲利,更重要的是,因著對法律條文的服從紀律,使他們的國家能夠從上到下地動員,這些國家,就像年輕靈活的公獅,一口咬住看似巨大,卻行動緩慢,垂垂老矣的龍。

中國的改造雖然緩慢,但旁邊的日本卻成功了,坂上之雲」記述了那個時代的日本。劇中的主角也是串場人,秋山好古、秋山真之兩兄弟及詩人正岡子規。兩兄弟在海陸軍中各領風騷,但子規卻是一名敏感懦弱,對詩文美學有高度鑑賞的詩人,他的祖父,本身就是漢學家。雖然生活困窘(戰爭),雖然病痛纏身,在種種困難下,子規仍舊創造炫麗的文學。

每次看到子規的段落,我的心就犯疼。想想中國及印度這樣古老的國家,雖然貧困,人口眾多,上面養著一堆大而無當的貴族官僚,但是,在這些國家之中,還是有著像子規這樣家學淵源的落拓世族吧,他們是文化、美學、文學的繼承者及開創者,卻因為戰爭備受牽連。雖然那時日本民間也是普遍的窮,但至少沒有遭遇戰火蹂躪,而中國就很慘了,從魯迅的文章我可以感覺到他心繫國家人民的無力感,老舍,沈從文,陳寅恪經歷戰爭,卻逃不過文革的迫害,還有更多的人是在戰火中遷徙,出逃,死於流亡生活中。真是浩劫啊!

以中國這個古老政體,過往的數千年,每幾百年就一次政權變更,姑且不說版圖的變化,人命的損失,反覆的upside down,對文化的影響也是可見的,每一次顛覆,就是一次倒退。

重看坂上之雲,看到日本對過去那段歷史的反思,在變動的世局中,有的人守住自己的信念,有的人隨波逐流,如果時間能重新來過,國家人民會怎麼做?

坂上之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