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6日 星期日

閱讀分享 黃仁宇先生的大歷史

進入黃仁宇先生的歷史世界,怎麼說呢,它是一個很恢弘的世界。從他的歷史觀察角度,任何的歷史事件,不再以非黑即白的道德做結。他以他的人生經歷及豐富的學問做背景,幫我們鋪陳一幕幕的歷史場景,當我們置身於其中,會看到歷史彷彿是一場大戲,在我們面前生動的搬演起來,從上面的皇帝百官,到下面的販夫走卒以至芸芸眾生,他們都動起來了,我曾跟JS說,是的,黃仁宇先生的歷史,是情境歷史

但要打造黃仁宇先生的歷史眼界,卻是非常不容易的,它可以說是站在中國歷史的長江大浪上,又碰巧與來自太平洋彼岸的洋流衝擊揉合激生出來的歷史眼界。但黃仁宇先生獨特的歷史眼光,並不在翻滾的大浪中尋求歷史事件的軌跡,他引領我們溯游而上,在離開主流的支流上,看似平靜,看似尋常的地方,卻蘊含著東西文化衝擊中,中國節節敗退的根由(參看萬曆十五年)

由於黃仁宇先生年輕時的從軍經驗,在基層與高層中,(他任參謀,故而有機會在高層與基層間做事),他觀察中國軍隊的形成。與美國不同的地方,美國有現代化的軍事設備,嚴實的軍事訓練,重視後勤與補給,這些都與當時中國的軍隊不同。因為資源的不足,中國的兵員補充還在用拉夫的方式,除此以外,中國還有各立一方的軍閥,這些軍閥各有各自的算計及利益,可以想像,當時的中國軍隊組成,就像宮崎駿卡通中霍爾的移動城堡」一樣,而彼時國民黨軍事委員長蔣介石,就是指揮這樣的軍隊對抗日本,他不是軍令一出,號令如山,而是有無數的妥協,利益分配,與不切實際的承諾。蔣介石的困境,也可以從他在西安被張學良綁架一事可知。(參看放寬歷史的視界」,「黃河青山黃仁宇回憶錄」) (p.s.日本可說是除美國德國以外,當時世界上最強的軍隊,他們的強,來自於他們的文化與傳統,美國為了終止與日本的纏鬥,還動用原子彈,原子彈傷及無辜平民,至今還在討論紀念。參看菊花與劍)

黃仁宇先生帶著他的中國背景到美國念書,他浸淫在美國的文化中,(打工賺錢,也觀察美國文化),師從數位指導教授,也從各個教授的教學中擷取精粹,這些歷練與他過去的經驗讓他明瞭東西之間的差異,他不從單一的歷史事件去論述歷史發展的緣由,卻從情境歷史去述說歷史的必然。遙想當年,滿清末年的改革派說「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約當同時期,日本也進行明治維新,我們知道日本在甲午戰爭打敗中國,然而這只能用日本改革成功,中國改革失敗做結嗎?或許我們更應當深入了解,為什麼失敗?輕易的做結論,無助於反省。黃仁宇先生同時用顯微鏡及望遠鏡的治歷史方法,開啟了我們觀看歷史不同的角度與方法。

治史離不開人性,觀看歷史的角度,也不能沒有文化的背景,這也是黃仁宇先生所要提醒我們的。過往中國的史官總把最高領導者當作神,既然是神,三歲小皇帝的淘氣,14歲皇帝的叛逆,也就很難去解釋,並輕易地認為是悖德。而國外的治史者,看中國的歷史,也應避免從他們本身的文化背景去解釋中國的歷史事件,應從東西兩方的背景,風俗,文化,哲思來理解。

先生的回憶錄也讓我感慨良多,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但看看現在紛紛擾擾的世局,讓我更關注歷史,希冀從過去得出一點現在及未來的引導。近幾年來,美國插手敘利亞,利比亞,伊拉克的國家領導,引發本世紀大量的難民出逃,日前看慈濟在土耳其的難民安置協助,雖然個人也跑去捐了一點點錢,但回家上網看利比亞格達費的事件,心中實在難過。我認為,就公理上,美國應該多出一點錢給慈濟做人道救援,以彌補他對這些難民的虧欠。

再說,從黃仁宇先生切身的觀察,他見過蔣介石,且以他做為一個成都中央軍校的學生及下層軍官,他有近身的觀察經驗,由此再對比美國將領對他的長官及蔣介石的批評,(這些批評,會影響美中事務),他認為這些批評,有有失公允的地方,而這隔閡,他認為不在道德,而是文化。那麼從黃仁宇先生的觀點出發,我們觀察美國插手中東事務,就有可能存在因文化的傲慢而導致的誤解,這些誤解也讓布希被丟鞋子,讓美國中東的和平進展頻頻受挫,我個人覺得,美國應該更謙虛一點,尤其在引發了那麼多的風暴之後,也應該做出補償,和平善意更勝於武力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