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七~八世紀唐朝時,有一個賣柴的樵夫,天天聽聞寺院裡頌經的聲音,因萌生求道之念。拜黃梅法師為師的惠能,以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得五祖弘忍認同,因以衣缽傳之。得衣缽之惠能,離開師父的山寺,輾轉前往曹溪寶林寺(即今廣東韶關南華寺)傳道,發揚佛教禪宗的要義,使唐以後的歷朝歷代,以及中外人士,皆能受惠。國學大師陳寅恪稱贊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旨,一掃僧徒繁瑣章句之學,摧陷廓清,發聾振聵,固我國佛教史上一大事也!」見維基百科
禪宗思想跟隨惠能法師,傳遍天下,得禪宗要義者,惠能也,非山寺也。
文化一如思想,祂的主要載體是人,人傳播文化,不管有知或無覺。
生殖性__文化基因具生殖性,生殖即具有新生,融合,變異,演化等特質。
存續性__既有生殖能力,就可以存續。
散播性__藉由載體的流動,或不同文化載體之間的互動,祂具有散播性。
排他性__因不同文化而起的互斥性。(其實我覺得這是動物性,因載體是人,人也是動物,因而有之。如果作為載體的人有了自覺,超脫動物性,則有不同的做法。)
中國歷來的新王朝,對前任的王朝,多有排他性,具體的行為是毀滅一切有標誌性的東西,例如建築。但藉著人與文字系統,部分文化仍然可以保留下來。今天我們所看見的文字、文學作品、民俗文化,就是數千年來累積的結果。幾千年了,朝代歷有興滅,但文化留下來了,它超越時空,超越想成仙不死的帝王,超越任何一個想永立不滅的王朝,傳下來了。華夏民族認為人死變鬼,祖先鬼魂會影響後代,所以要奉祀。華夏民族也相信,婚喪喜慶要看日子,每個日子各有適合不適合做的事。華夏民族也相信,姓名筆劃跟出生年月日互有影響,主一個人一輩子的幸福吉凶。這上面的想法來自哪個朝代?我可以確信人鬼之說來自商朝,或是更早,幾千年前的文化思想,至今還在被某些華人們奉行不悖。
滿清末年,打了幾場敗仗,割地賠款,尊嚴掃地。子孫不肖,怪到老祖宗傳下來的文化,各種檢討聲浪傳來,民間信仰變成迷信,孫中山帶頭折了菩薩的手臂,這倒好笑,我去京都,看到日本寺院仍舊信奉菩薩,把菩薩雕像當寶貝保護,人家還不是照樣打勝仗,擠進先進國家之列。
毛澤東吸收西方的馬列思想,對中國傳統思想及體制多有批判,他出身農村,對農人辛苦勞作多有感悟,好不容易趕走向資本主義靠攏的蔣介石後,他要建設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國,一系列的活動,農村改革,人民公社,大躍進,造成普遍性的飢荒,(天災通常局部,人禍卻是全面性的),害死了很多他想保護的農民,死亡人數達數千萬,直到現在還不敢公開,劉少奇說,死了這麼多人,歷史上要記下這一筆的。
晚年的毛澤東,一意堅持馬列主義共產治國,他認為堅持共產主義必須改革人心,去除舊文化與舊思維,必須破四舊,「破除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華夏文化又一次登上歷史的殿堂,這次是背負著迷信馬列主義社會改革者失敗的藉口。從來沒有哪個國家為了成就信仰主義的偉業需要去破壞文化古蹟,法國沒有,奧地利沒有,英國沒有,德國沒有,日本沒有,泰國沒有,柬埔寨沒有,…大概只有塔利班,IS和中國吧!
蔣介石自承是中國文化的保留者,失去了立身的寺院,他只能說說道統。他老人家沒想到的是,在今天,華夏文化還變成政治鬥爭的藉口。在台灣,有些人因為想脫離大陸政權的統轄範圍,甚至於想自絕於華夏血緣。但我只想著,如果要杜絕華夏文化,是不是要把故宮的文物還給對岸,而且以後新年做年糕,端午節包粽子,中秋節吃月餅,九九重陽插茱萸,也不能做了?
讓政治歸政治,就不要再折騰文化了。
中國歷朝、歷代、歷來都是政治凌駕一切,讓文化、文學、藝術淪為花瓶附庸,政治人物用祂做統戰,有時嫌祂礙事又一腳踢開,但即便如此,文化還是默默守護他的人民,在艱困的環境中,文化藝術家還是在各朝各代綻開美麗的花朵,連文革這樣淒慘的事,也讓有共同經驗的文人發起了傷痕文學。
陳寅恪,他在為朋友王國維的輓詞序言中寫下這一段話,「….其義曰:凡一種文化值衰落之時,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現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則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達極深之度,殆非出於自殺無以求一己之心安而義盡也。」
幾千年了,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屈原、司馬相如、李白、杜甫、王維、李商隱、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東坡、朱熹、王陽明、曹雪芹、陳寅恪(族繁不及備載),他們走過了,一一為這個文化揉入新元素,隨著時間軸的拉長,我們終於知道,浩瀚可以用來形容宇宙,也可以用來形容華夏文化。
誰會是華夏文化的繼承者?是破壞文物的毛澤東?還是保護文物的蔣介石?然而,他們兩位老人家都已仙去了,歷史的就歸給歷史吧!沒有了六祖的寺院,也不能說是繼承者,帶著對佛學的認知及創新的想法,惠能法師把禪宗傳了出去。文化基因總是知道祂的繼承及傳播者是誰,祂帶著滿意的笑容,站在絕對的高度,觀看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