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6日 星期六

這個世界

電腦,人類設計的腦,在一場圍棋比賽中以4:1的比數贏了人類中的棋手,締造了人腦電腦競爭的新紀錄。過去,人類為了自身的樂趣設計了圍棋遊戲,它也是人與人之間的競賽,今天的比賽場地從棋盤遷移到電腦,是人與電腦之間的競爭。

自從電腦遊戲發展以來,吸引了眾多青少年孩童的目光,當年沉迷其中的孩童,現在已長成大人,繼續在他們的電腦世界中發展,網路上的交友,網路上的對談,網路上的遊戲,網路構成他們的世界,而這個網路世界,是真真實實由人所造,卻又是虛虛幻幻的世界哪!

我們人類在發明了電腦網路後,不知不覺走進這電腦網路所打造的世界中,並從中建構我們的人生。然而回顧我們人類的歷史,從機械化,電腦化,網路化,一路走來,雖是百多年的事,然而回顧這一條道路,就有好多好多的故事可說,這些故事雖然尚未離我們遠去,然而不記憶它,就真的可能忘去。

在我還是一個小學生時,台灣鄉下還是很純樸,那個年代的小學生,大多是走路上學,家長接送的很少,也沒校車可坐,這卻讓我有了一邊走路一邊玩的特權。走路時我常東張西望,沿途觀察路邊的商家。有一天,馬路旁的空地上,來了一個人,他帶來了成綑的竹子,在路邊升起了火,做起了手藝活,一捆竹子,在他的巧手下,變出了椅子,桌子,小板凳,。沒多久,他運來了更多的竹子,在路邊搭起了簡易的竹子房屋,竹子真是好材料,容易加工,沒多久,一間簡易的房屋就搭起來了,我天天打那兒走過,漸次地看到它的變化。有了遮風避雨的地方,那人把妻小也接來了,小孩還很小,整天黏著媽媽,妻兒在身旁,那人更賣力工作了,每天做出更多的竹子家具。因為我每天就只有上學的時候會看到他,放學的時候,會走另外一條路回去。一天上學時,我沒有看到他,家人也不見,連蓋好的竹屋也不見了,我疑惑地去到學校,想著這一家人去了哪裡?當年,我所不知道的是,機械時代的興起,過去的生產鏈被打斷重組,這些手藝人不巧面臨這一困境,他到城市擺個小攤,現場做些加工,想把他的產品直接賣給客戶,但可能佔用了別人的土地吧?我想,後來被驅離了。

再說說工業化與機械生產,一開始我們看到機器生產的效率,好過手工,自然也降低了價格,於是手工業者出局了,他們不是變成工人,就是投入到其他還未被取代的行業裡去。一定會有些混亂,這是必然的。但,不會有人說什麼,因為犧牲了手藝人的工作(他們可能抱愧於不如機器),還是有很多人獲利,而且東西變便宜了,大家都很高興,傷心的手藝人,可能也無法訴求於工作權,誰叫他們不如機器。

在早期的工廠,機械化沒那麼徹底,卓別林Modern Times」,輸送帶旁的工人,要配合輸送帶的速度工作,但人不是機器人,沒有標準化,卓別林借此弄出了很多的搞笑畫面,諷刺機械時代的到來。

為了讓卓別林的搞笑畫面不再出現,人類進行更徹底機械化,於是機械手臂出現了,各種更精密的機器加工也隨之而來,於是生產線旁的工人也陸續消失了,或是,整條生產線外移到人工更便宜的地方,繼續生產。

手藝人消失,工人消失,最後要解決的,就是製造出機器人的工程師了。機器人跟工程師哪個好,說到這,又回到手藝人跟機器的差別了,至少機器人不會鬧情緒,不需要休息,不會要求加薪,不會高興生幾個孩子就生幾個孩子….,機器人是按需要產生的,它可以被控制。

按照西方的思維,會去發展可被控制,高效能的機器人,是一點也不意外的,只是這回又是誰要失業了?教師可被網路教學取代,工程師也是。電腦可以偵錯,電腦可以作流程設計

如果機械的發展是要取代人力,電腦的發展是要取代腦力,那麼做為人,須以工作證明自己存在價值的機會又在哪裡?

沒錯,一切的尖端科技都是從這裡衍生,甚至於尖端武器也是,西方國家用這種方式證明自己是世界上,武器競賽的強者,但用這種方式使國民失去存在的尊嚴卻不是好事。沒錯,過去東方的國家,中國,韓國,印度,中南半島諸國是屈服於武器競賽之下,阿拉伯國家也是,但這種科技領導人類的道路,能走到哪裡去?

美國還執行一個星球探測計畫,尋找適合人類生存的類地球星球,從網路上看到TED演說, 一位研究人員現身說法,他發現越探測外太空星球,越覺得這個任務艱難,反過頭來,把地球弄乾淨一點,考慮環境的永續,這個任務反而比較簡單。

18世紀以來,西方的科技發展,西方的法治精神,西方的政治及管理制度,西方的人文發展,都做成我們的指標,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去那百多年,我們因為科技落後,技術不精,管理不善,連吃敗仗,信心大失。但是,今天我們要問,如果科技發展是為了人類的福祉,那要到什麼樣的程度,如果機器人的發展是要做一個很像人的人,那麼我們已經有人了,各式各樣不同的人,豈不比沒有一點人味的機器人強些?針對這個問題,或許我得再好好想一想,科技與人生,哪個才是最重要的?

在此,我們又可以比較東西文化的差別。西方的社會,要求紀律,要求法治,要求一切的事物,都可以被控管,因此要求詳實的數據。所以西方世界是建立在可以被思考,可以被推理,可以被衡量,可以被控管之下。但東方不一樣,東方的世界,在西方文明挾科技軍事之威抵達前,就已經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社會,因此我們在印度文明中看到的是包容,強調善與惡的並存,這種觀點,由印度在吳哥窟塔普倫寺的修復方式可以看到。在中國,則是強調和諧,天地間的和諧,天與人的和諧,陰陽像法輪般的輪轉,陽盡陰來,陰盡陽來,盛陽中孕育著陰之始,反之亦然,沒錯,我就是在描繪太極圖像,周而復始這是中國人的觀念。但今天的世界走向,卻像是一條不歸路。

過往,東方的生產與製造,跟現在機械生產的模式,在本質上上有著很大的不同,既然一切生產是為了給人消費,那麼消費端才是最重要的,是為了消費需求才生產,而不是不斷生產來刺激消費。

中國式的生產,在需求與製造之間,有著很大的趣味性,近乎遊戲。基於這點,我不訝異煙火是在中國被發明,各式吃食也在中國被創造,而且普及大眾,它不是為上層消費得起的人而創造,而是讓各階層的人都可以消費,因此食材儘可以便宜,但美味不曾流失,這也是凡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平民小吃文化的來由。為了證明我的這段話不是胡說,可以去參看沈嘉祿的上海老味道,裡面有一篇寫鴿蛋丸子」的製作方法,是發自平民百姓的創造精神,極具趣味性。可惜的是,中國人這種對食物的熱情與創造性,現在也多被工廠食物給打消。

2015到歐洲旅遊,在義大利托斯卡尼的小城中遊逛,雖然義大利也是美食天堂,但是要吃美食,你得進餐廳,花上大把鈔票,才能享受。路邊的美食,就是烤花椒豬肉夾三明治。進博物館看中世紀的畫作,描述食材的部分也就是麵包,烤肉,酒,還有就是水果。中世紀平民百姓的吃,大概就是這些吧!怪不得馬可波羅到中國遊歷,回去對他的威尼斯鄉親講述在中國的所見所聞,被嘲笑是吹牛皮。

海權時代,西方人來到東方,看到的就是這樣的景象,一堆的人,鬧哄哄的市集,種類繁多的商品,價錢不是太貴,(就像清明上河圖所呈現的)。心花怒放的歐洲人,向亞洲採購了一堆的舶來品回去販售,獲取利益。就像莎士比亞筆下的「威尼斯商人」一樣,一艘艘船出去,載運貨品回來,獲取豐厚貿易利潤。西方人重視享樂,性格中帶點冒險浪漫天性,征服世界就由他們帶頭,猶太人則是謹慎的放貸者,在背後支持他們,並收取利息。但頻頻向東方採購的結果,就是貿易不平衡。過往只是奪取貿易路線,無法持續這條路徑,要串連起一個迴路,財富才可源源不絕。這時英國人開始動腦筋,思考如何生產東方人需要的東西,而且壓低製造價錢,極大化貿易利潤,這時的歐洲,就像悲慘世界一樣,工廠為壓低成本,大量用童工。

如果事情都如英國所想,東西方你來我往,其實也不錯,但是當時有一些做法過於極端,譬如販售鴉片,譬如販售廉價工業產品打擊手工業,後來甘地還自己織布抗拒工業產品。引起紛爭之後,因為在那個時間點還沒有國際仲裁,國與國之間沒有平等的條約,只好訴諸武力,這場亞歐之間的戰爭,到現在還屈辱著被戰爭侵略的一方。

其實,就算沒有列強,中國的政權也是每200~300年就會崩解一次,日本也是。從日劇「坂上之雲」我們知道,日本當時也有極大的財政問題,幕府倒台,武士失業,「宛如飛翔」影片中,西鄉隆盛帶領士族在「西南戰爭」中與政府軍對打,日本國內的壓力,逼迫政府尋求向外侵略,解決問題。

從過去的經驗看到,機械的發展取代了手工藝,機械手臂微電腦的發展取代了技術員,現在電腦人腦的PK,證明電腦也可以有非常縝密的思考,可以取代工程師,現在已經有無人駕駛汽車,無人駕駛飛機,….如果科技的發展是要取代人,那麼人類社會,乃至國家,都該好好想想,我們還要繼續繁衍人嗎?無怪乎,現在的世界,人口最多,人口繁衍速度最快的區域,問題也最多,失去存在價值的人,也失去尊嚴感。

寫這篇文字,並非要批評科技的發展,我抬頭看看我的家,從建構到擺設,那一樣不是工業生產工業製造,或許有一些手工藝,但也是極少數。我也享受了工業時代所帶來的自主與自由,因為工作有機器代勞了,我可以自由自在地思考看書,做我自己想做的事。也因為是在工業時代,人們不需要因集體勞力被密切地綁在一起,可充分發展自我,我享受了充分的自由,不能得了便宜還賣乖。更何況,我是從另一個時代過渡過來的人,我知道這兩個時代的差異,如果不相信,去問問老一輩的人,是過去好還是現在好,相信他們會給出他們的客觀評價。如果要說過去與現在,我會說,我很高興甩脫了社會家庭的綑束,這不是因為時代進步,而是發展必然。非機械時代,需要大量的人力協作,自然而然把人綁在一起,連帶的結果,就是人的不自由。在我上一輩的人,連婚姻都是不自由的,更往前的時代,連生命都不是自己擁有。在我這一輩的人,父債子償,兄弟之間金錢糾葛比比皆是,這還只是我想得到的部分。所以別問我喜不喜歡這個時代,有時喜不喜歡只是比較出來的,比對從前,是我們有了選擇的自由,你可以做摩登原始人,做野人,做太空人,….或是任何你想成為的人,就在這個「現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