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4日 星期二

思想的自由

FB上看到一位目今很有名的作家,吳明益教授,對他廣博的閱讀及精闢的見解很感佩服,適才看到他的一篇評論,「有的人以死去喚起」,個人認同他對自殺的見解,中國人認為死有重於泰山,輕如鵝毛,所以不可輕看死亡,以及它帶來改變的力量。生命是一個人所能付出的最大代價,也只有到無法可想了,才會用以死明志的做法。到了現代,選擇死亡成為非常個人的事,今天某些國家甚至可以讓人決定自己的死亡,因此就算是鵝毛也應當給予尊重。我想現今的這些想法已離南榕先生的思想時代久遠,雖然他自殺的時代離我們也沒有多遠。如果南榕先生沒有自殺,活到現在,他還是會做同樣的選擇麼,抑或當初他沒有自殺,歷史的軌跡會走上一個什麼不一樣的殊途呢?或許我們會說假設性的東西沒有什麼意義,的確對南榕先生以及他的親人來說都沒有多大意義了。但對於還在這世界上生存的我們,如果沒有假想,那麼我們人類很多的能力似乎也受到限制呢。其實我並不想要說死亡,也不是想說任何政治事件的紀念意義。我想要探求的是「思想的自由」這個主題,這一直是我感興趣的主題,也是畢生追求的境界。


「鄭南榕為言論、思想的自由,而自囚編輯室,進而殉身,這是一個事實,當然也是一個悲劇,莫忘了,悲劇是有力量的。
….

逼著鄭南榕以死殉身、明志、抵抗的幽靈至今還在…。」

如果按佛教的說法,誰能真的箝制你的思想。而我的想法是,潛藏內心的想法又有誰能知道呢?我以為,根據這樣的論點,思想本來就是自由的。即便你被關進牢房,仍然沒有人能限制你的思想,這是我對過往所謂的思想犯人,當權者認為施以坐牢改造能改變人的想法感到好笑的原因。

在我們的人生旅程中,我們其實一直在為捍衛我們個人的想法作法而奮戰,跟親權抗爭的結果是悲傷,跟政權抗爭的結果是憤怒,如果你的思想很前衛,難見容於周遭的社會,那麼我們會感到孤單,甚至絕望。當我們是一個社會人,必須跟社會打交道,那麼我們必得周旋在這三者之間,問題是我們真分得清楚哪些壓力來自哪裡嗎?

過往資訊管道不自由,有些消息不暢通,有些著作書籍被打入禁書,這樣的做法的確會限制人們的想法,但是活得夠久的人也會看到,資訊自由後的結果,各種形形色色、似是而非的言論,甚至不願意負言論之責而偏頗地引用網路論述的報導媒體,難道他們不是在誤導人們的想法嗎?不自由與自由都不會影響有獨立判斷能力的人,當然也不會影響沒有獨立判斷能力的人。杜絕迷惘要有獨立思考的心,言論自由則應根植於負責任的態度。

對我來說,思想的自由從來不是外求的,把政治訴求跟思想自由混在一起也常有認識不清的風險,這就好像自由是個大旗,號召大家一起來,但在一群人的混雜下,有些重要的目標反而容易模糊。

年少的歲月,因為大家認為我年輕,也因為我的思想不夠成熟,基於保護我,或是某些經由傳統不經辯證的概念,我想我是受到一些束縛,對抗束縛,尤其是來自於親情的束縛,其實挺讓人揪心的,因為你得去拿捏分寸。在我成長的那個年代,甚至沒有人告訴你,什麼是你個人的權利,所以別說什麼言論自由權,思想自由權,你只知道當你越放下你的自我,你也才越能融入社會。我所認識的一位長輩,在他年少的時代,甚至他的婚姻都是不自由的,縱使他已有心儀的對象,他也得放棄,多年後,談到他的家族,以及他為家族所做的犧牲,他還是會激動落淚。所以我們現今的兩性平權,婚姻自由,到底是爭取來的,還是進化來的。一百年前,兒女要自己找成婚對象,可能都是驚世駭俗,但現今則是理所當然,所以現在我們為多元成家激辯,未來可能也會視為理所當然。

我很高興我活過了知天命的年紀,雖然很多的問題束縛仍舊在,但是都不再那麼容易地攫住我了,我知道這就是心境的自由了。除此之外,從頭到尾,我知道,我的思想都是自由的。我看書,我看電影,我接受這個想法,我拋棄那個想法,從頭到尾我都是自由的。

至於言論自由權,說起現今的言論自由狀況,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即使不倚賴報紙新聞雜誌,大家都可以公開發表言論,今天的情況,恐怕也是南榕先生那個時代想不到的吧!但是我還是認為,言論自由的可貴在於自由的心,如果懷揣著「意、必、固、我」,只是徒增困擾。

其實要後人記住前人的歷史,我覺得不是雕像和廣場,雕像有一天可能會被推倒,廣場只是學生市民散步的地方,我們需要的是像司馬遷,司馬遼太郎式的歷史小說家,期望未來我們能有精彩透徹的人物品評文章小說發表,歷史能寫的有趣,自然就有人看,他的意義自然而然就會進入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