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與人分享我對於一部好電影或是好書的觀後感。「弓」是韓國導演金基德所拍的片子,我也看過他另一部作品「春夏秋冬,春」。關於劇情的簡介可以參考如下網頁,在此不贅述。http://blog.roodo.com/kh0821/archives/4189939.html
片子的起頭,是以簡單又清晰的拍攝手法,描述如何將一把弓重新組裝成一把胡琴,隨著拉弓手的擺動,響起優雅的弦樂聲。
一件物事,可以既是琴,又是弓。既是怡人的樂器,又是殺人的兇器。這也是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藉由這一個小小的琴弓變,導演引導我們進入他的世界,佛陀的世界。他以一貫高絕的手法,洗鍊的敘述功力,將佛學的哲理,帶給觀片者,運鏡的方式及故事本身都相當發人省思。
弓與琴,是不同屬性的東西,卻可以並存在同一件物事上。這好比人,在人的內心世界裡,可以既存在動物性,以及靈性。
飢食渴飲、安全感的尋求、生理行為、繁衍後代、地域性、忌妒感、佔有心、情感的依賴、甚至憐憫心、好奇心,既然有了好奇心,當然也會學習,累積經驗。凡此種種,都是我從我家的貓狗身上看到共有的特質,也就是動物性。
接下來,我問我自己,那人所謂的靈性,異於動物性的地方在哪裡?其實人跟動物很像,人也是哺乳類的一種,若真要說,我個人覺得是人比動物多了一種內觀,內在的反省能力。這種反省和內觀讓人有罪惡感,以及對生老病死的恐懼與痛苦,為了克服這種痛苦,人類學習超脫的方法,這種超脫讓人進入美與善更深層的喜樂。
隨著影片流轉更深入地了解故事,這故事是這麼說的,一個老人十年前在市集裡看到一個小女孩在哭,親人不知所蹤,當下的慈悲讓他把小女孩帶回撫養,他們住在一艘大船上,一艘動力小船是來往陸地及大船間的工具,單純的撫養之情後來卻變成他期待小女孩長成後,他要跟小女孩結婚。
純真的小女孩尚不知男女間的情愛為何物,也不知人世間對情愛這事兒各種版本故事,這也造就了她單純的眼,凡事她都用直觀與初心去看待。(說到這,覺著這小女孩好像金庸筆下的小龍女,師徒之情變男女之愛,她可以單純地對待。)當女孩長成,體內的賀爾蒙也開始作用了,一個年齡相仿的男孩到來,她喜歡上這個男孩,也開始抗拒老人自她幼年以來幫她洗澡這件事,自然也抗拒老人期待她長成後跟他結婚這件事。
端看老人的愛與慾,少女的愛與慾,覺得如果人們只有愛,沒有慾,一切的事情似乎就單純多了。但人間的事兒總是那麼複雜,因為愛與慾常常被綁在一起。這慾望讓老人有了私心,當慾求遭到抗拒不被滿足時,他氣憤且失去理智,傷人也自傷。女孩隨男孩離去時,老人傷心地將綁船的繩子套在自己的脖子上,想尋求了斷,當船離得越遠,繩子套得越緊,老人反悔了,女孩也發現了,一個找刀,一個找斧頭,砍斷了繩子。這事讓我想起,中國人常說的「自尋煩惱」,其實只要放下就好了,因為繩子(煩惱)也是自己套上去的,但真實的人生又有多少人能及時地理解這點。
隨著這故事的衍伸,可映照出人世間多少的情與愛,起自於初心都是好的善的美的,但如果在情愛上背負了期待與期望,就使得整件事情變了調。以父母子女而言,愛護自己的小孩,照顧他們到大,這初心是好的善的。但如果說養兒為了防老,為了傳宗接代,為繼承家業,為了光耀門楣,那又背負了多少期待,這樣的期待又造成多少緊張關係。有些子女對父母也有期待,今天看新聞,一個成年的兒子,因為父親不再拿錢資助他,一氣之下,燒炭自殺,這也是一種過度期待。男女之間的關係也是一樣,因為愛就要滿對方的各種期待,這也有可能造成緊張關係,當期待不被滿足時。
最後在導演的安排下,老人與女孩舉辦了一場婚禮,按韓國的古禮舉行,男孩是見證人。禮畢後,老人及女孩乘坐小船出航,老人拿出既是弓又是胡琴的道具,拉起了胡琴,樂音悠揚,女孩如癡如醉,倒臥在船上睡著。老人拆了胡琴,又變成一把弓,他拉了滿弓,將一支箭射入天空,隨即老人躍入水中,引導小船返回大船回到男孩的身邊。男孩靜靜地觀察等待,看到女孩隨小船回來,但老人已不知蹤影。女孩依然睡倒在船板上,在睡夢中作愛,這時射入天空的箭,神奇地射回女孩的下體附近,女孩更往愛的深處依偎。男孩目睹這一人的獨腳戲,直至女孩完成這一切愛的儀式,睜開她澄澈的雙眼看著男孩,沒有羞赧,沒有做作。他們搭乘小船要返回人間,小船離開時,大船緩緩的沉入水中,在胡琴的樂音中。
PW: 導演在影片中加入一個算命用的佛像,畫在船舷上,每次要算命時就要朝佛像射三隻箭。以筆者對佛理的粗淺研究,當年佛陀教人是要深刻的觀察自己的內心,也就是「觀自在」,「自己的心,(要能)道一個出來。」他不是外求的宗教,如果每一個人都能照顧好自己的心,安住在當下,那人間就平和了。但因人的欲望渴求,竟向佛像祈禱,甚至算計能否如願,這樣的行為無異是向佛陀射箭。每一次的算命,每一次的祈求都是射箭,因此佛像的臉部有千瘡百孔的箭痕。 Lo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