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3日 星期三

阿坤嬸

阿坤嬸坐在屋簷陰影下納涼,夏日的炎熱讓人無法在屋子裡多待,就著房屋轉角的甬道,她坐在一張撿來的搖搖晃晃的小藤椅上。甬道的風微微的吹,她半瞇著眼睛,嘴裡吮著一根雞骨頭,那是村莊裡廟會準備的食物,招待她們這些平常日無法如此暢快飲食的老人家們,她和她的先生頂著炎熱的陽光走著去參加廟會,接受神明的賞賜與招待,餐後又走著回來,此時的她無限滿足的吮著雞骨頭,這是好久以來吃的最好的一餐了。

環顧她們家四週,可以看到鄉下農家的寒儉,一輛至少五十年的腳踏車是他們僅有的交通工具了,車後座的鐵架是加大型的,這是從前為了方便農民在鄉下運載農作物而設計的。進入大門,有一個小小的院子,用及腰高的矮牆圈起來,以顯示與馬路邊有個內外區隔,沿著矮牆邊有個小小的菜園,種了一兩棵果樹,一個小小的竹子搭的瓜棚,一小塊的菜畦,邊緣種著九層塔辣椒等香菜。正對著大門入口的是一間小小的鐵皮屋,南北座向,用拼拼湊湊的鐵皮做牆,做屋頂,作門。鐵皮銹出一個一個的窟窿,透過窟窿可以看到裡面的東西,為數不多,都是些資格老得可以放在農業博物館裡的農具。牆腳邊,一大袋資源回收的瓶瓶罐罐,說明著阿坤嬸現在的副業。

鐵皮屋的另一邊,伸著另一支東西座向的磚屋,磚屋也不甚大,卻是她和老伴現在遮風避雨的地方。低矮的磚屋,鐵皮的屋頂,說明了老人家為什麼在大熱天時不喜歡待在室內的原因,阿坤嬸敘述搭這間磚屋的過程,這間房子是為了她大兒子結婚而搭的,她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當初蓋房子為了省錢,連柱子都省了,阿坤嬸用手筆劃著,在砌磚牆時先立一根柱子支撐著,待磚砌好後,再把柱子移到另一個角落支著,再砌另一堵牆,因為沒有柱子,所以房子沒法蓋得太高。

阿坤嬸的丈夫已經八十歲了,而她自己也七十幾了,年輕時過度的操勞,身體不是很好。阿坤嬸說她丈夫很年輕就中風了,對倚賴農業討生活的他們來說,失去健康就意謂著失去了工作能力,她無奈的說,為了養家,她除了照顧一畝六分地的薄田,還要去幫別人工作,有一陣子鳳梨價錢好時,她也幫別人採收鳳梨,背籃子採鳳梨對婦女來說是挺吃重的工作,她的脊椎因此而歪了,老來還因此開了好幾次刀。

如果不是因兒子生意失敗而負債的話,兩老夫妻老來的生活還是挺愜意的,領著政府發的老農年金,生活儉樸的她們,湊合湊合還可以過。

怎麼會這樣,老人家想也想不清楚,她一個婦道人家,靠著自己的體力與雙手,養大了四個孩子,沒有賣掉一塊田,也沒有欠人一塊錢。

她的孩子啊,曾是她的希望與倚賴,跟大部分的農村孩子一樣,鄉下討生活困難,她的孩子們都到都市去工作,老大做生意,結婚後有三個孩子,「事業好的時候,有起 ㄐㄧ ㄍㄧㄥ ㄉㄨㄚ ㄐㄧㄥ ㄟ ㄌㄠˊ ㄚ 厝 (樓房)」,不知怎的,事業失敗,還欠錢莊錢,人只好落跑,但老人家還是被牽連進來了,祖先留下來的一小塊田被拿去抵押貸款做生意,生意失敗後,無力償還利息錢,銀行找上門,老人家當然更沒能力償還。

阿坤嬸想賣掉土地,估算著還清欠債後,還剩一點錢,兩老也可以拿來改善家中的生活。但老先生不捨,直到現在八十多歲了,還會騎著腳踏車去看他那塊地。他因身體不好,這輩子沒有掙下什麼家當,但提到土地時還會有點激動。其他兒子們的意見也來了,大哥借的錢應該是大哥要去還,為何要賣土地去還,兒子們已經認定祖先留下來的土地,未來是他們繼承的,他們也不想放棄他們的權益。然而銀行的利息高,不還錢的話,土地的一點殘餘價值也會慢慢的被蝕掉,計較來計較去,到頭來可能什麼都不剩。

家人不贊成賣土地,阿坤嬸感到很無奈,她坐在小藤椅上,瞇著眼睛回想過去的種種,屬於她的辛勞日子已經過去,現在的她,最愛坐在這甬道屋簷下,享受習習的涼風,跟探頭過來的鄰居聊天,鄰居們都有四五十年的交情了,什麼事不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