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6日 星期五

母親的觀世音菩薩

老家要拆了,原本在老家設置的祭祀香案也要遷移了。關於要如何遷移祭祀香案這重大的事,就落在七十歲的母親身上,因為只有她懂得如何佈置香案,還有諸般祭祀的規矩,壞了規矩是要倒一家子的楣的,身為一大家子的女主人,母親認為她可得把這件事辦好。

因為老家是日式房屋,室內空間狹窄,過去的供桌就用一片木板替代了。預備把香案遷到新居後,還有很多設備需重新添購,首先到木器行看了供桌,又買了新的香爐和燈具,接下來便是買一幅觀世音菩薩的像。母親想要一幅美麗的觀世音菩薩像已經很久了,因為老家的空間有限,過往的小供桌上只能放一幅小小的像,而且經過數十年的煙火繚繞,像已經變成黃色的。為此,她扶著我的手在祭祀用品店的狹小空間裡一幅幅畫看去,從黑白水墨看到彩色描金,從單一觀世音像看到附帶金童玉女的,從坐式觀音像看到立式觀音像。圖像的種類很多,還有小幅中幅大幅,有橫批沒有橫批。母親仰頭端視並思索著,這幾幅觀音像面貌姣好,那幅有金童玉女的,也不錯,但最後放棄了,一則以畫面太複雜,一則(我猜)拜拜時,金童玉女不知要拜甚麼。每逢年節時,家裡的拜拜總讓母親吃不好睡不寧,每一位神吃的東西都不一樣,要分別準備,不能亂了套,除了觀世音和祖宗們外,還有戶外的天公和廚房灶下的神,母親很慎重地供奉每一位神明。

接下來她又思考著要立式的觀音好?還是坐式的觀音好?她凝視著觀音像並細細地斟酌,半晌,她說了:「嗯!這觀音坐著的,定性比較好,比較會看家,那立著的,走來走去,比較不會待在家裡。」她很嚴肅地思考這件事兒,她要的觀音是會看家的。就像母親自己一樣,數十年如一日地守著家,盡心盡力。子女回到家總有熱騰騰的飯菜,挖空心思變出各種好吃的東西,維持家中和樂融融。子女離家,總是噓寒問暖,子女回家,總有一盞燈守候。她自己從不要求甚麼,狹小的日本宿舍住了幾十年,她也住得很高興。她不跟流行,不要名牌,不曾要孩子給她甚麼,唯一只要孩子幸福。她自己很少出門,這年頭,大家都流行出國旅遊,她就只去過一次巴里島,還是我們拉她去的,回來後,她說還是自己的家最舒服。

在母親的引導下,一切的家庭教育都是含蓄而婉約的,沒有甚麼大道理,只有人生的小故事。其實道理不是用說的,是用做的。愛心呢?也是。誰看過一天到晚掛在嘴上的愛呢?

最後決定了,就是這一幅美麗端莊祥和的坐觀音,找個吉祥的日子,把觀音請回家,每日香火不斷,母親時時在供桌前喃喃祝念,請觀音保佑闔家平安。其實啊!母親自己才真正是家裡的坐觀音呢!她坐鎮家中,護持這個家,家中無處不看到她的身影,從她的孩子身上,從家裡的客廳、餐桌、廚房,無處不留下女主人的影子呢!真是觀音何處求, 觀音自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