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災是需要演練的。
進入一個大型的建築,尤其是陌生的建築,都會下意識地要去看他的逃災路徑,發生火災的時候該如何迅速地離開🔥場?為什麼有這種警覺,是因為以前在工作的時候,公司都會有消防演練,否則一個工廠人那麼多人,疏散的時候,如果全部都擠在一個出口,會造成踩踏擠壓,所以每一個單位的人要逃避災難現場都有各自的路徑。
所以逃避災難是需要演練的。
923當日,其實在那之前已經連續兩天又是打雷,又是下雨。平地就已經是這樣,山區想來會更嚴重。而且山區降雨是在崩塌的現場,它是個扇形,要說是簸箕也可以,它會迅速集水,大量的土石衝破那個堰塞湖的壩體。壩體其實是一堆混雜者樹枝樹幹砂石,結構鬆散的壩體,這種結構潰壩其實是可預期的。
台灣是個山多地震多的地方,921以來固然經過很多風災雨災地震,大家也都知道在這種情況如何逃生,當然也經過疫情,這些過去都有演練,唯獨潰壩這種情況是沒有發生過在居民區過,所以未來各地縣市政府鄉公所應該為這些風險高的居民區舉辦一些逃生訓練,他們的疏散地點,臨時的住居,也可以事先安排。
鄉下地方會有一些公共的設施,學校,廢棄的學校,農業改良場,以及農業工廠都可以配合,政府可以花少量的錢救助更多的人。
地方的居民可以透過村里幹事,組合一個聯絡管道,用Line ⋯互通有無,大家可以出借設備,譬如帳篷睡袋毛巾被,這些資源不用買,回收洗洗可以繼續用。
其實我們的村莊就已經用Line聯合起來,一個群組數百人,只有緊急通報才能使用這個群組。
大型災害的組織救援系統,本來就是層級越高責任越大,所以府院地方沒有什麼好爭執的,其實人民心裡都很清楚,全民全力救災,事後的救災S O P也請建立。
Note:
過去有小林村和新竹苗栗觀霧一帶的土石流事件,這個跟潰壩也很像。台東的太麻里也曾經遭遇土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