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稱為軍人,以前稱為武士,或官兵...太多名稱,不及備。
我本身不是軍事專科出身,但願意冒險一談,我知道這個領域不乏好手,但就是個拋磚引玉,總不會再被砸磚頭吧!
在歷史這個區塊裡,談的最多是政治,軍事戰爭,經貿,科技,...但很少人針對軍人,它的組成,它的訓練方式,它的武備,軍人這個特殊團體退役後,他們會有什麼待遇,還有軍人的形成,他們特有的思維...。
鹽野七生在她的羅馬人的故事中很清楚地交代羅馬軍人的來龍去脈,從早期軍團的形成,到後來還有輔助兵,高盧日耳曼騎兵,...後來因為羅馬貴族(元老院那些人)在經濟利益上的崛起,軍團士兵百夫長家族的沒落,軍制從參軍變成傭兵,...後來義大利的小邦國用了很多傭兵,以致馬基維利要討論佛羅倫斯是否要有常備軍。
歐洲人,包括法國人直到現代還有人去當傭兵,他們在非洲參與很多小型戰爭。瑞士人在不久前也是傭兵出產國,他們直到現在還是梵蒂岡的衛士。
軍人的出現很容易造成獨裁政權,尤其在權利真空時,中國,緬甸,泰國,...非洲某些國家都有軍閥。當國家面臨轉變,首當其衝要處理的就是舊時代中的軍人或武士的問題,他們何去何從,如何輔導他們進入新時代。
孫中山曾提出軍政訓政憲政,用以標定中國政府的改革進程。如果不討論現在還是軍事獨裁的國家,臺灣的進程算是不錯的,現在軍隊效忠的是國家,而不是在某人或某黨手中。國民黨在戰爭時期,也構思了戰士授田證,他們也曾打算用戰後歸田來安排終戰後的軍人。
在歷史上,日本也是一個很好的討論對象。他們早期是效忠各藩國的武士。戰國時代,是武士大領風騷的時代,但戰國結束在豐臣手中,豐臣在結束戰國時代的手法很值得細究。除了獎勵經貿促進民生外,他還派人去遠征中國,為什麼?除了搶一些戰利品外,我很懷疑他是消磨,或是削弱諸藩國的武士,又或有人認為他瘋了。當然這些行為也惹起藩國的不滿,他派完西藩又派了獨眼龍伊達政宗,只是沒多久,豐臣死了。豐臣原是要為秀賴開太平之路,結果德川撿了便宜。
德川上臺,繼續削藩,他找到了好理由,西軍。
幕末時期,攘夷的藉口逼和了德川家,大政奉還,然而大政奉還後就天下太平了嗎?沒有,浪人武士京城騷亂。最後,已是明治維新三傑的西鄉領導了西南之亂,他是同情舊體制時代的武士嗎?這真的大有可議。然而結束西南之亂後,才慢慢進入明治時代,武力收歸國家管理。說國家管理,也不盡然,日本舊時代的陸軍奉行軍國主義,他們還是掌控大權,明治昭和時期,內閣不知換了幾個,雖有新興的海軍,但勢力仍在成長中。日本自二戰後,在國外壓力國內輿論下,軍隊轉變成自衛隊,以日本人的國民性(參看菊花與刀,戴季濤日本論),我認為有其必要。
相較歐洲亞洲,美國的軍隊就沒有複雜的歷史淵源,獨立戰爭後,他們有了軍事學校,南北戰後,軍隊效忠的是合眾國。
戰爭仍然無法必免,軍人仍然存在,關於戰爭的約束與討論,參看Netflix 東京大審判。
https://www.netflix.com/tw/title/80091880?preventIntent=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