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在現代人來說,是勞民傷財,損人害命,還建立滔天仇恨的大事,是文明人盡量去避免的事,然而是什麼樣的思維?什麼樣的心理?能讓一個人拍板,好,戰鬥開始。這讓我實在好奇,這些領導人在想些什麼?
在進行這樣的剖析之前,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些歷史上的事實,在獨裁國家,發動戰爭,失敗獨裁者的下場通常不好,希特勒,墨索里尼⋯⋯,今天普欽這麼搞,又是在演哪齣?
三年的俄烏戰爭,死傷上百萬人,造成人民生活的困境以及心理的恐慌不可言喻。有的人責罵普欽就是一個獨裁者,任意入侵別人的國家,還謊稱是特別軍事行動。有的人則說澤倫斯基為了自己的英雄行徑,不惜犧牲烏克蘭的子民,烏克蘭人民在哪不是過日子,不管國家叫烏克蘭,或是俄羅斯,不一樣都是過日子,這些統治者,他們到底在爭什麼?
或許中國人會認為,他們只是在爭一口氣。但是由過往幾任烏克蘭總統的選舉,我們知道其實不只是義氣之爭,烏克蘭的人民,在向他們的統治者表示,他們想要的國家應該是什麼樣子,未來的統治方法,人民的價值觀,要走向哪個的方向,在歷任總統選舉的搖擺中,道路卻越見清晰,是這種對未來的期盼,讓他們有了抵抗俄羅斯控制的願望。然而就因為烏克蘭人民的意願,俄羅斯就動手了嗎?
這場俄烏戰爭有明顯的進攻方和抵抗方。作為抵抗者,沒什麼好說的,如果不是臣服,就是抵抗。但是不管是臣服或是抵抗,其實都無法說服所有的民眾,這也是澤倫斯基總統,他的民調數字會落在60到70 %。而戰爭的發起人普欽民調卻高達80%。
烏東地區跟俄羅斯為鄰,在蘇聯時代就有操俄羅斯語的人民和操烏克蘭語的人民犬牙交接,澤倫斯基總統的母語就是俄羅斯語,然而我必須說語言不同不是分裂的主要因素,澤倫斯基總統是反對語言歧視的。真正造成分裂的是政治走向不同,也就是民主政治與寡頭政治。但這樣的政治走向,一般人是不知道也說不清的,國內的知識份子知道,普通人民還是感情依附,也就是國族認同,這就造成了分裂。頓巴斯頓涅茨克這個地區的反烏克蘭激進份子以及叛軍長期和政府軍爭戰,這種爭戰引來俄羅斯的介入。
但要說是意識型態之爭引發俄羅斯介入,可能又小看這場戰爭。2014年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克里米亞的位置隔著克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戰略要地,曾歷經歷任統治者,羅馬帝國,蒙古帝國,鄂圖曼帝國,俄羅斯,烏克蘭,因此半島上種族複雜。附近的海床被挖出石油,再加上克里米亞東北邊四州,赫爾松,扎波羅熱,頓涅茨克,盧甘斯克蘊藏豐富礦產,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然而只因為這些物產條件嗎?或許我們可以假裝我們是個統治者,來打打大清皇帝的算盤吧!
想當年,滿清曾經一度不想統治台灣島,想來統治者是有統治者的顧慮的,土地不是多了就好,然而施琅用什麼理由說服了皇帝?
⋯鄭氏勢力在撤出中國沿岸後,因清廷對閩、廣外貿商之整肅,以及臺灣天災、暹羅洋米漲價等因素之影響,發生了軍餉與軍糧周轉不靈的現象。⋯維基百科
⋯ 清軍克台後,清廷對於是否加以經營,朝議未決;施琅上《恭陳臺灣棄留疏》,力陳保有台灣之重要性。由於李光地說服康熙皇帝,終使康熙皇帝決定繼續經營臺灣。[9]⋯維基百科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6%81%AD%E9%99%B3%E8%87%BA%E7%81%A3%E6%A3%84%E7%95%99%E7%96%8F
施琅的奏折簡單地說就是,台灣這邊的統治權存在,會危及大清的統治。還有,台灣土地生產會給大清製造什麼利益?(注:台灣的生產基本就是糧食,鹿皮,後來有樟腦,糖和茶葉,手工業還不行。)
當然,大清一定還有一筆帳沒算到,那就是台灣的三年一小亂五年一大亂所造成的成本。
除了大清,日本台灣的統治者也曾發出這樣的質疑,乃木希典⋯ 1897年春,乃木希典利用回國之機向當時的日本首相松方正義及軍界、政界的少數要人談了日本在臺灣的處境及自己的想法,他認為應把台灣賣給其他國家。他在對友人的信中抱怨日本統治台灣一事:「就像乞丐,討到一匹馬,既不會騎,又會被馬踢。」認為台灣是塊燙手山芋。他建議將臺灣賣給英國,這樣既可甩掉一個包袱,又可獲得一大筆錢,一舉兩得。⋯維基百科
我不想幫大清皇帝總結他的帳目,畢竟還有海權的項目。說完台灣,轉回烏克蘭,2014年,由於西方的不作為,由於烏克蘭政府的不抗爭,(雖然頓巴斯的烏克蘭人不願意放棄,)給了普欽繼續揉搓烏克蘭,展現大帝雄風的機會,是的,大帝在殺雞警猴,烏克蘭便是那隻雞,而東歐中亞小國,及普欽身邊那些不聽話的寡頭,便是猴。
然而代價是什麼?且不說2022/2/24那場精彩的基輔保衛戰,三年的鏖戰,也夠普欽嗆了。一開始俄迅速佔領烏東四州還加上哈爾科夫,這是因為一開始西方的物資不到位,德國磨磨蹭蹭只送鋼盔,然而三年下來,哈爾科夫爭回來了,俄佔區的領土也在慢慢萎縮中。https://youtu.be/WvIbqJTaX1E?si=d81SVvOpP9z00s8X
普欽沒有達到原來屈服烏克蘭的願望,澤倫斯基卻成了世界英雄。然而,我想雙方的戰士都想停火了!https://youtu.be/syKWPralGKQ?si=mu_HhRS4pbZo5UZt
獨裁者的英雄形象向來都是吹捧出來的,就是因為他是吹捧出來的,所以他更需要去捍衛他的顏面,若是放在西方民主國家,總統的顏面就沒有那麼貴了,選舉完畢,換人執政,下台就下台。所以腦袋清楚的人民,應該知道要努力去避免培育養成一個獨裁者,是的,獨裁者一開始也是人民培養的,一但養成以後,就揮之不去,看看陳雲對中共的影響就知道,人心都是自利的,何況是共利集團。看看烏克蘭戰士的犧牲,就知道代價有多大。
烏克蘭士兵用鮮血做成國家的籌碼與大國博弈,而英勇的形象也難得地換來世界先進國家的青目,歐洲難得地團結起來,美國第一時間就即予幫助。畢竟儲備的武器如果不是用來做正義的事,還有什麼更好的用途?
盤點普欽的收穫,前面已經寫過,不再贅述。https://bignature-loca.blogspot.com/2025/01/blog-post_25.html
雖然戰爭還沒結束,我這個樂觀者已經開始做夢了,期待澤倫斯基戰後能把人民公僕拍完,這部影集可有趣了,所以千萬不要小看國家的軟實力,夢想也有成真的時候。https://www.netflix.com/title/80119382?s=i&trkid=268410292
讓我們複習劇中歷史老師的夢想,作為烏克蘭國家的總統,騎著腳踏車上班,沿途跟人民打招呼,大家都認識他,雖然他不見得認識所有人,周邊不用有護衛隊,因為也沒有人會想要暗殺他。他只是一個總統,也是人民公僕。
民主國家的總統,不是用謊言與權威去堆砌起來的。
https://youtu.be/ax4XBeJPKuI?si=TOphazBzf7TOX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