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臺大許雅惠教授
以上同
寧波博物館網路截圖 攝影者在照片下方
以上同
博物館外觀
博物館內,那到天梯走得很膽戰心驚。
博物館陳列。十里紅妝
島上有三次的渡來人。更早之前是否有原住民不知。繩紋人,彌生人,又再一次大陸人口遷徙,稱之渡來人。以下維基百科。
⋯繩文人生活於舊石器時代後期,約自前145世紀至前10世紀左右,分佈於整個日本列島。這個時代被稱為繩文時代。繩文人按照地域可以分為4到9個集團。
後來彌生人自朝鮮半島遷入並征服了繩文人,與繩文人不斷融合混血形成了今日的日本大和民族。而彌生人也把繩文人驅往蝦夷地(北海道)和西南諸島、琉球等地,該地居民仍舊保持著與繩文文化類似的文化與人種,分別為擦文文化和貝塚文化。
繩紋人特徵⋯繩文是指利用繩纏繞棒子在黏土容器及塑像上所加上的記號。⋯
彌生人特徵⋯彌生人(日語:弥生人/やよいじん Yayoi-jin),是指在彌生時代(西元前10世紀到西元3世紀)抵達日本列島的移民集團[1][2][3],與繩文人無論在文化上還是體質上都有明顯區別。兩群人(和後來的古墳人)融合成為現代日本人[4]。⋯現代大和民族主要是彌生人的後裔,並與其他現代東亞族群都有關,特別是朝鮮人和漢人[20][21][22]。⋯
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與國立遺傳學研究所、東京大學等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完成了繩文人的全基因組解讀。由此可以推斷繩文人是在3.8萬~1.8萬年前從大陸集團中分離出來的。在人類學研究中引入最新的基因組解析的趨勢在世界上也被推進,目前已經誕生了改變傳統觀念的劃時代成果。通過對繩文人基因組的完全解讀,探尋日本人起源的研究有望加速。
現代日本人的基因主要來自古時遷居日本列島繩文人和彌生人,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率領的研究團隊解構了一具女性繩文人遺骸的DNA,推定繩文人大約從3.8萬年至1.8萬年前從亞洲大陸去到日本。
不管繩紋或彌生都來自大陸,時間有先後,基因有不同,文化當然也不一樣。
古墳是彌生的一個時代,當時中國已經是漢代後期,⋯古墳時代(日語:古墳時代/こふん じだい Kofun Jidai),為日本歷史的一個階段,日本繼彌生時代之後的時代,從西元3世紀開始,迄於西元592年,因當時統治者大量營建「古墳」而得名。古墳的分布遍及日本本州島幾乎全域,以近畿,山陽兩地區最多,北海道則未有發現。⋯然後進入平安時期。
進入古墳時代,離日本王權興起也不遠了。日本因地形破碎又有山河隔離,古代靠著舟船往來,(陸路會進入別人領地,也怕山賊。)互市互易。地方的大族裔,形成早期的酋長國,酋長居住的位置,有城壕建築。然而其中有一個酋長國,形成了後來的平安時期大和國。平安時期的古墳具有前方後圓的特色,然而締造平安時期的酋長國從哪裡來呢?
⋯前方後圓墳的出現被認為是大和王權的建立的標誌,而在前方後圓墳中出現了宮山型的特殊形制的台型器和壺型器,被認為是大和王權是由吉備地區酋長建立的證據,即吉備勢力東遷說。⋯
古吉備國在今天出雲那一帶,距離對馬海峽有一小段距離,在古代對馬海峽就是與朝鮮貿易的走廊。有可能跟當地其他酋長國競爭,吉備國敗走到今日奈良南方飛鳥一帶,他們把他們過去的文化帶到了飛鳥,並依據過往的航線繼續從朝鮮以及中國吸取文明經驗。後來就有了大化革新。現在天皇的祖宗就由此建立了。文明與文化是一個國家發展重要的力量,日本一直在扮演這樣的角色,像一塊海綿吸取優良的文明文化,並淘汰不適合的渣滓。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只是以上這一串的故事是如何剪貼拼湊出來的?其實就是由現代的考古研究,墓葬,以及墳墓裡面的文物,串起他們之間的關聯性,現在要進入正題,日本的三神器。(奈良時期。https://bignature-loca.blogspot.com/2023/04/2023326.html)
日本三神器(臺大許雅惠)
古墳時期的三神器是什麼?沒錯就是那時候的舶來品,在日本古墳時代,地方的酋長國已經人口興盛龐大到可以蓋一個相對大的土墳,土墳的型制跟秦漢時期的土墳很像,只是尺寸小了一些。這樣的土墳在今日的韓國釜山一帶也可以看到。
在古墳裡面放的一定是酋長貴族最寶貴的器物,通常都是一些金屬製品,以及玉的加工飾品,銅鏡寶劍以及勾玉,在日本正式的名稱如下,這三件信物包括一把「天叢雲劍」,一面鏡子「八咫鏡」,與二件玉器「八尺瓊勾玉」。
根據各地古墳的考古,其實這三件寶物也就是一般墓葬裡面會有的寶器。劍代表權力與武力,鏡子這是財富的象徵,因為這種精緻的東西在那時候一般的平民是沒辦法取得的,瓊勾玉的形狀像玉蠶,或許有祈求財富的象徵。
既然這三件寶器都連接中土大陸,我們也可以想想古代中國哪些地方也有生產這些東西?在殷商及漢朝時銅製的器皿都是貴族用來祭天地鬼神。在唐代以後,比較少用青銅來做禮器,可能因為銅的生產片地開花,銅也不是這麼重要的貴金屬了。
商代用什麼器皿祭祀?(中央研究院)
在2017年的一次大陸南方博物館之旅,我去到了寧波的博物館,這個博物館除了陳列了很多寧波人的生活器物,以及婚嫁的文化習俗,彰顯寧波人的富裕。還有大量陳列的青銅鏡,讓我訝異,這些青銅鏡做工精美,而且大量的出土也證明,它已經是一種貿易商品,實際上也是。(因為電腦更換,尋找照片費時,所以直接在google上截圖,下方有出處,自行查詢)
寧波作為古代的貿易港口,在古代吳越的時候,就已經是手工精湛的地區,商人沿海貿易,把東西賣到韓國日本並不是意料外的事。
原來中日在漢末就有如此多的貿易往來,商人是任何時代最早的探險家。
今天中日韓一堆的土饅頭,以及土饅頭中的寶物,不禁讓我遙想那個時代,雖然遠,但似乎也沒那麼遙遠。